当前位置:首页>要闻关注

石林:精准监督 助力“非遗”文化“火”起来

来源于:石林县

发布时间:2025-11-19 11:31:56

编辑:石林—沈容宇

“餐厅联合刺绣、扎染工坊共同推出了‘非遗主题宴’,客人体验后反馈很好,现在订餐基本要提前3天进行预约。”石林沙布玛非遗音乐主题餐厅经营者说道。作为“非遗活态展示”试点餐厅,沙布玛将彝族饮食、传统音乐、刺绣文化融为一体:餐桌上,彝族羊汤锅、苦荞粑粑等传统菜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耳畔,是非遗传承人即兴弹奏月琴、三弦和欢快的彝族对歌旋律;视线所及,墙面装饰着刺绣绣片,服务员身着撒尼服饰,热情讲解服饰上“八角花”“斗牛纹”的寓意。这种“吃一顿饭,体验一场非遗”的场景式消费体验,让文化不再是“附加项”,而是“必需品”。

近年来,石林的120项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通过“保护+传承+创新”的创新路径,从博物馆展柜走进生活场景,融入餐饮、服饰、旅游日常。石林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纳入重点监督内容,推动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为非遗文化的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清障护航,让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非遗活化的前提,是文化根脉“留得下”。县纪委监委紧盯非遗保护主体责任落实,通过“室组地”联动,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重点围绕《石林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执行、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传承人评选与动态管理机制的公平公正等关键环节,县纪委监委驻县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对县文化旅游局、县文化馆、阿诗玛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心等责任单位开展“嵌入式”监督,督促相关部门构建起更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保护梯队,推动专业机构与专属团队切实发挥作用,确保文化根脉“留得下”、“守得住”,为后续活化利用打好基础。

“自2012年企业成立以来,我们努力推动彝族刺绣从‘家庭手艺’升级为‘产业标准’,目前拥有12项产品设计专利,推出18大套系、3600余款产品,覆盖全国28个省市并出口欧美、日韩。”七彩美伊民族工艺品公司负责人曹彩梅介绍道。刺绣产品“走出去”的背后,是石林非遗保护体系的“政策+技艺”双重支撑。

在鼓励“非遗+产业”、“非遗+潮牌”等多元创新模式的同时,县纪委监委高度关注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通过走访七彩美伊、ANGKA昂卡等代表性企业和工坊,了解惠企政策落实、营商环境情况,严肃查处在项目审批、工坊认定、资金补贴等环节可能存在的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不正之风,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督促相关部门在推动机绣赋能、线上销售等创新举措时,既要激发市场动能,也要注重维护传统技艺的本真性,确保创新之路在阳光下稳健前行。

前不久,石林县联合旅行社推出的“探寻‘阿诗玛’石林非遗体验之旅”,入选云南十条非遗线路。石林的非遗文化,正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非遗不能只当‘标本’,还得成为生活里的‘体验’。”石林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县纪委监委将继续强化精准监督,持续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既当好非遗保护传承的“护航员”,也当好廉洁文化的“传播者”,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守护好传承创新的文化生态。(沈容宇)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