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要闻关注

嵩明监督赋能 让非遗文化出圈更出彩

来源于:嵩明县

发布时间:2025-11-06 14:43:32

编辑:嵩明—张兆如

“从递交申请、准备材料再到评定,每一个阶段县文化馆都为我们做好服务,及时为我们答疑解惑。这次能够成功入选昆明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我们感到荣幸。”近日,嵩明县杨桥街道太平龙社区市级非遗传承人苏兴正向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丰盈立体、针法精湛的汉族刺绣品,造型夸张、色彩艳丽的人物面塑,品类众多的杨林肥酒……一项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出新出彩的背后,离不开嵩明县纪委监委对非遗文化的精准护航。

嵩明县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通过“纪巡审”协同、片区协作、组组协同等方式,紧盯非遗产业开展“全过程”监督,在非遗保护日常管理、干部工作作风、政策落实、权益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压实属地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让非遗“嵌入”百姓日常。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需要多部门协作配合,相关部门能否正确履职关乎保护成效。”该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针对非遗保护中管理不到位、传承后继乏力等问题,派驻纪检监察组发挥“贴身”监督优势,采取列席会议、走访调研、查阅台账、交流访谈等方式,一方面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了解掌握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情况,完善档案与相关数据库,采取“一项目一对策”的方式制定相应保护规划。另一方面,聚焦非遗项目资金使用、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落实“常态化监督+靶向式整治”要求,对干部履职情况、非遗项目管理机制、非遗技艺展示、传承活动流程等跟进监督,推动非遗保护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我们通过推动非遗‘进社区、进景区、进节日、进校园’,将非遗从‘保护名单’转化为‘生活清单’,让群众在日常活动中接触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县文化馆负责人介绍,在该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目前全县设立非遗传习馆6个,非遗传承人将面塑与中国结、扎染等非遗项目相结合,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通过在元宵、国庆、农民丰收节等活动中植入非遗元素、展示非遗技艺、展售非遗产品,打造整合文旅消费新空间,推动非遗项目价值链不断延伸、完善。(张兆如)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