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不惑之年亦是当打之年

来源于:禄劝县

发布时间:2025-10-29 15:35:15

编辑:禄劝—奚颢洋

金秋的阳光软乎乎地洒在院子里,我坐在院子里远眺,田畴间只剩零星几块稻田缀着金黄,伯伯婶婶正踩着老式脚踩打谷机,“吱呀、吱呀”的晃动声和夹杂着的说笑声,像一把旧钥匙,轻轻地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儿时。

儿时最爱秋天。田埂边的南瓜藤上挂着圆滚滚的南瓜,随手摘一个都是软糯香甜的味道。

一条长长的机耕路把门前的一大片田从中间分开,机耕路延伸到山脚,感觉看不到尽头,稻田里到处是隆隆的打谷机声音,婶婶阿姨们弯着腰,镰刀起落间,稻穗便成捆堆在田埂上;叔叔伯伯们踩着打谷机,脚一蹬,转筒“呼呼”转起来,双手攥着稻穗往上面送,金黄的稻谷“簌簌”落进木槽,稻草则被随手一拧,扎成束立在田里,像一排小小的稻草人,爸爸再开着拖拉机一趟一趟地把打好的稻谷运送到各自的家里。

放学回到家丢下书包,和小伙伴们一起卷着裤腿在爸爸的拖拉机后面奔跑,拖拉机扬起的尘土让我们灰头土脸,却笑得比谁都欢。到了稻田里,蹑手蹑脚地来到已经收割了的稻草旁,寻找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蚂蚱,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玻璃瓶子,看准蚂蚱一把捉起迅速放到瓶子里。最盼望的还是天黑,天黑了蚂蚱就不会跳,待在原地等着我们去捉,捉满带着的所有瓶子,一溜烟跑回家,把蚂蚱直接倒在热锅里,等它们不动了,小伙伴们七手八脚地把翅膀摘光,妈妈把蚂蚱倒进热锅,“滋啦”一声,香味瞬间飘满屋子,大家抢着吃,对那些“虫子”毫不畏惧。

突然到来的大雨让我回到了现实,招呼墙外的伯伯婶婶进屋躲雨,喝茶、吃水果,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昏暗灯光里的童年。
    “哎,本想着地块不大,收割机难进到田里,价格也高,你们年轻人都出去闯天下去了,留着一群‘老骨头’在家,我就想着请几个在家的‘老骨头’一起收一下,没想到好好的天下雨了,还好你们在家可以躲雨,不然都怕是要淋生病的呀!”陈伯喝了一口水说道。

“是啊,难得你们回来。”李婶接过话茬,“平时都碰不上呢。”

“婶婶,多亏你们一直照看着家里。”我接过话,心里暖暖的,“我们只有假期才能回来,家里的事全靠你们帮忙。”

李婶抬眼打量我,眼里满是感慨:“一转眼你都长这么大了,还记得你小时候不爱笑,现在该有三十多了吧?”

“都四十啦!”我笑着答。

“哟,都四十了?”张伯放下茶杯,声音里带着些惊讶,“真是岁月不饶人,我们都老了,你们也都成家立业了,这就是四十不惑啊!你是在纪委工作吧?这工作可是管‘规矩’的,可得记着,多为咱老百姓办好事,可不能学那些贪小便宜的,毁了自己,也寒了大家的心。”

是啊,四十不惑,半生已过,我早已不是那个追着拖拉机跑的孩子。还记得刚到纪检监察岗位时,面对厚厚的案卷、复杂的线索,我也曾手足无措。第一次跟着同事去村里核查问题,村民们起初不愿多说,我就学着儿时长辈们的样子,坐在田埂上和他们拉家常,听他们说着琐事,慢慢卸下他们的防备;遇到专业知识不懂的,就抱着法规手册啃到深夜,把模糊的条款梳理成清晰的笔记。就像当年爸爸认真把稻谷送到每家每户一样,我也想把“公平”送到群众心里。想起刚工作的无所适从,每天认真打扫村委会大院的卫生,走村入户逐渐熟悉村情、民情,从乡镇到机关,从村委会工作到纪检监察岗位,都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但每一起线索核查、每一次警示教育,都让我更明白“纪检监察人”的责任。

现在的我们正是当打的年纪,时常会回忆起童年时期的艰难,会坐在一起交流儿时的趣事,也会畅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但我们没有因工作繁重而抱怨、没有因家庭琐事烦恼,因为我们在最好的年纪拥有成熟的心智、累积丰富的经验,这样的四十,正是当打的年纪。(陈绍珍)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