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从“三转”着力落实基层减负
来源于:西山区
发布时间:2025-10-29 11:38:13
编辑:西山—李雅静
基层减负是让干部从繁冗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关键举措。减负成效固然需要制度保障与环境优化,但干部自身并非被动承受者。只有干部主动作为,从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能力素养上实现深刻转变,才能为基层减负注入持久的内生动力。
转思想,卸除“有形之负”背后“无形枷锁”。减负首先是一场干部思想深处的自我革命。要深刻认识到,减负减去的是不必要的负担和形式主义的束缚,而不是责任与担当。必须在思想上始终绷紧“实事求是”这根弦,从内心认同减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变“要我减”为“我要减”,筑牢“减负不减责、松绑不松懈”的思想根基。要坚决将价值导向定位于解决真问题、创造实绩之上,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抓落实、解难题、促发展、服务群众,把减负释放的时间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温度。
转方法,善用“精准之力”替代“疲劳之忙”。工作方法若不得当,即便精力耗尽,也难以取得实效。面对“文山会海”,党员干部要理智分析开会是否有必要性、议程是否精简务实、目标是否清晰明确,要敢于拒绝缺乏实质意义的“陪会”与形式化参与。落实任务时,要聚焦关键环节,运用现代化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决不能把减负当作懒政怠政的借口。要以更加聚焦、高效、务实的方式履职尽责,让每一分付出都落在事业发展的实处。
转能力,聚焦“本领升级”化解“本领恐慌”。面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干部应把减负视为优化工作方式、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契机,主动适应变革。要系统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克服“本领恐慌”,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善于时间管理,分清事务主次,将精力聚焦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用于深入基层调研,贴近群众需求,掌握第一手情况,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深度和推动发展的力度,从而实现工作质效与个人能力的双提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陈思思)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