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要闻关注

梨儿为什么这样甜

来源于:呈贡区

发布时间:2025-10-22 15:45:27

编辑:呈贡—李云伟

秋日的呈贡,漫山梨树果实累累。走在万溪冲社区的街巷,随处可见摊位上摆放的宝珠梨——它们个头饱满、形态可人,空气中飘散着清甜梨香。这里的梨子,果皮青翠,果肉洁白,脆嫩多汁、清甜爽口,被誉为“滇中梨王”“果中君子”。

许多人初尝此梨,不禁会问:梨儿为什么这样甜?何以传承千年、声名不衰?答案,不仅藏在梨子本身的品质中,也写在一系列扎实的举措和一群人的坚守里——从政策支持到党建引领,从监督推动到技术帮扶,再到果农日复一日的劳作。

千年佳果蕴芳华

宝珠梨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民间流传,宋代大理国时期,一位名叫宝珠的和尚,将大理雪梨树苗带至鄯阐城(今昆明),与本地梨树嫁接,育出了这一清甜多汁的果品。百姓为纪念这位高僧,将其命名为“宝珠梨”。千百年来,宝珠梨早已超越一般水果,成为一方水土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

宝珠梨的品质,得益于呈贡独特的自然条件。此地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光照充足、干湿分明,加上肥沃的红壤,非常适宜梨树生长。然而,天地虽厚,更需人勤。呈贡区制定《呈贡宝珠梨综合标准》,引导农户标准化种植、提升管护技艺。果农们也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从疏花疏果到水肥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政策与监督协同发力

宝珠梨产业的发展,背后是一套完善的推动机制。区政府实施原产地域保护措施,十年间累计规范移栽保护宝珠梨树超过两万株,其中九成以上为古树。吴家营街道以“一村一品”为路径,通过党建联盟推动成立果蔬合作社,逐步构建起示范引领、项目带动、群众参与的产业模式。

监督力量也贯穿产业发展全程。专项督查组定期走进田间地头、项目现场,精准识别政策落实和产业融合中的问题,对落实不力的及时督促整改。在有力监督的保障下,《昆明市呈贡区宝珠梨树保护管理办法(试行)》及系列配套方案陆续出台,资源普查、品牌推广、基础设施升级等工作有序推进。

多方协作结出硕果:“呈贡宝珠梨”连续入选云南省区域公共品牌,2024年更是获评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越擦越亮,口碑愈传愈远。

产业融合绽新姿

好果还需出山门。呈贡区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中国邮政等企业达成合作,打通直采直销、电商连锁等多形态销售路径。2021至2023年,宝珠梨销售成绩显著。2023年秋,宝珠梨首度“出滇入沪”,赴沪推介首日即获订单五万余斤。

呈贡区政府组织挖掘宝珠梨的历史文化,推出《宝珠梨的前世今生》绘本、“宝珠联‘萌’”表情包,创新开发《宝珠传奇》实景角色体验项目,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梨文化。自2013年起,“万溪梨花节”和“宝珠梨采摘节”连续举办,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文旅名片。梨邮局、梨花戳、梨文创等衍生品陆续亮相,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缪家营社区“果逸花谷”田园综合体、万溪冲合作社与旅游公司协同运营,推动宝珠梨产业与休闲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科技为产业注入持久动力。街道大力推进品种选育与技术革新,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和智慧果园,建立梨树基因库。区农业农村局加强质量监管,稳定宝珠梨的品质输出。宝珠梨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云南省首件果品地理证明商标。专家工作站持续开展示范种植、品种改良和病害防治等研究。2025年,林下复合种植模式得到大力推广,梨树下蔬、粮、花、菌协同生长,一地多收,效益倍增。

今日的万溪冲,因梨而兴,因梨而美。宝珠梨真正成了百姓的“致富果”和“幸福果”。街市梨香四溢,广场上主题市集汇聚非遗体验与农创好物,电竞公开赛、音乐比赛、自行车骑行赛等系列活动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宝珠梨采摘节,早已成为四方宾朋与这片土地不变的秋日之约。

梨儿为什么这样甜?因为它吮吸了千年的雨露,凝聚了政策的温度、科技的助力、监督的保障,更饱含着每一位果农的汗水与这片土地的深情。

这一枚梨,品的是清甜,载的是文化,聚的是人心。这一切的努力,最终都化为了梨农脸上丰收的笑容,凝结成了这份清甜的共同果实,见证着一条党建引领、多方协力、“果香人和”的乡村振兴之路。(李云伟)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