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以爱国精神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斗争精神

来源于:官渡区

发布时间:2025-09-30 16:30:12

编辑:官渡—刘涛

爱国是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精神基因,是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履职的力量源泉。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维护党纪国法、守护人民利益的重大使命。唯有将爱国精神转化为斗争精神,才能在反腐败斗争中敢于亮剑、善于斗争,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

爱国精神是斗争精神的根基,懈怠退缩必将动摇事业根本。爱国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对国家利益的坚决捍卫、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态度中。案件查办中,纪检监察干部应将爱国精神融入血脉,面对大案要案时迎难而上,在反腐败斗争中深挖清除“腐败淤泥”,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担当守护政治生态的青山绿水。绝不能因顾及“人情面子”或担心“影响地方经济”,对线索核查敷衍了事,导致案件搁浅。爱国精神还需从实践中积累沉淀。纪检监察机关应建立常态化爱国主义教育机制,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让干部在历史场景中感悟初心。

斗争精神是爱国精神的实践,形式主义将削弱监督效能。斗争精神绝非空洞口号,而是纪检监察干部将爱国精神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面对腐败和歪风邪气,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挺身而出、坚决斗争,应主动通过参与重大案件查办、专项监督等工作,在真刀真枪的斗争中积累经验、提升本领,克服“本领恐慌”。纪检监察机关应不断完善评价机制,摒弃“唯台账论”“唯材料论”,将群众满意度、问题整改率等实绩指标作为重要评价依据,倒逼干部真抓实干。形式主义如毒瘤,严重侵蚀着监督效能。纪检监察干部绝不能当形式主义的“附庸者”,满足于“留痕”而非“留心”,监督检查工作中只看台账不听民声,线索核查敷衍塞责、浅尝辄止。要时刻立起斗争者的姿态与标准,以“当仁不让”“有你没我”的决心与形式主义、腐败现象斗争到底。唯有如此,才能让斗争精神真正转化为爱国精神的坚实实践,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爱国精神校准斗争方向,盲目蛮干会偏离为民初心。真正的斗争精神不是逞强好胜,而是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爱国精神与为民服务统一起来。纪检监察干部在查处各类腐败问题时,应既严肃追责问责,又推动建章立制;既查处失职渎职行为,又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同时,还应建立“回访教育”制度,对受处分人员开展定期回访,帮助其放下包袱、重拾信心。同时,推行“开门接访”机制,通过设立“流动接访站”、开展“带案下访”等活动,主动倾听群众呼声。还要同步完善“三不腐”一体推进机制,将查处案件与完善制度、强化教育相结合,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发生。相反,不能在监督执纪中存在“重处罚、轻教育”倾向,对受处分人员缺乏跟踪帮扶;不能热衷于办理“大案要案”,对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视而不见。唯有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在监督执纪中聚焦群众所思所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找到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正确方向。(刘斌)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