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市水务局纪检监察组:监督推进治理 滇池水质持续向好(作为素材参考)
来源于:驻市水务局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2025-09-26 09:57:55
编辑:侯彦成
近年来,昆明市纪委监委驻市水务局纪检监察组进一步落实落细《昆明市纪委监委党建和业务协作单元运行工作机制》,结合昆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当好排头兵,持续抓好滇池水污染防治这一主题,整合力量形成“大监督”工作格局,落实落细“室组地”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通过有效监督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今年1至6月,滇池全湖水质连续6个月IV类,由中度富营养转为轻度富营养,透明度同比好转132%,总磷由IV类提升为Ⅲ类;特别是外海水质从多年的Ⅴ类提升为IV类,并且今年全年有望实现IV类。
转变工作理念,嵌入式监督成为工作常态。针对以往的监督总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巡视、巡察、上级检查发现问题后才事后调查、事后被动开展监督的状况,以及长期以来被监督单位干部被问责后抵触监督等问题,驻市水务局纪检监察组积极与市滇池管理局协调,将监督融入市滇池管理局的日常工作,并在监督中贯彻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理念,强调监督不以问责干部为目的,而是来帮助职能部门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职能部门慢慢理解了纪检监察组不是来“找茬”的,由开始的不愿被监督变为主动邀请监督,纪检监察组的监督工作与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实现了有效融合。
创新监督模式,构建滇池治理大监督格局。滇池保护治理涉及源头的污染防治、入滇河道的治理,污水的处理与循环利用,蓝藻治理与生态恢复等等,涉及区域大、领域多,治理难度大,仅靠驻市水务局纪检监察组一家是难以取得监督成效,必须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滇池保护治理的大监督格局。对此,昆明市纪委监委整合监督力量,充分发挥第四监督单元为农林水、生态环境局等纪检监察组的优势,运用“室组地”协作机制,聚焦重点任务,由市纪委监委相关监督室牵头,纪检监察组、职能部门参与,地方纪委联动的监督格局。今年以来,成立3个检查组,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联合专项检查,共开展两轮四次检查,发现问题14个,均已反馈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进行整改。
突出监督重点,提升监督实效。为确保监督取得实效,昆明市纪委监委第四协作单元年初就制定了《第四协作单元关于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室组地”联动监督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六个紧盯”的工作重点;即紧盯清污剥离工作,针对旱季山泉水、基坑水、河道水等清洁水源渗入污水管网问题,压实属地排查整改责任;紧盯“一河一策”方案编制,以入滇河道治理为重点开展监督;紧盯“十四五”规划未完工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监督;紧盯滇池生态补偿金的收缴制度落实情况开展监督;紧盯滇池保护治理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开展监督。今年7月,驻市水务局纪检监察组针对案件办理中发现的问题向市滇池管理局党组、市滇池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下属事业单位资金监管的纪检监察建议,督促市滇池管理局加强下属单位资金管理,健全“三重一大”民主决策机制,加大项目资金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动制度建设,完善长效机制
针对审计发现的昆明市主城水质净化厂超极限除磷项目政府购买服务费用虚高,定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驻市水务局纪检监察组召集市滇池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滇池水务等部门召开会议,推进形成合理的定价和管理机制,监督职能部门适时修订与工作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制度规定,新建符合现实需要、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制度规范。目前市发改委已经开展成本监审,重新核定价格。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市级河长制、生态补偿金的收缴制度等各项制度落实落地。
下一步,驻市水务局纪检监察组将以“四不两直”方式对滇池沿岸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履行滇池保护治理责任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层层压紧压实主管责任和属地责任,着力破解滇池保护治理中职责交叉、责任不明确、协调联动不力等问题,促进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滇池保护治理格局,推动滇池水质持续改善。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