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要闻关注

禄劝:“指尖技艺”变乡村振兴“金丝线”

来源于:禄劝县

发布时间:2025-09-12 15:51:08

编辑:禄劝—奚颢洋

走进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罗婺彝绣街,浓郁的彝族风情扑面而来,从传统服饰到时尚文创,每一针每一线都诉说着禄劝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金牌绣娘朱绍芬正在一块绣布上飞针走线,她告诉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过去务农收入微薄,自从来到彝绣公司,收入逐渐多了起来。

禄劝彝绣历史悠久,历经几代人传承发展,彝族刺绣逐渐从“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成为串起乡村振兴的“金丝线”。今年7月火把节期间,禄劝彝绣动态展馆暨彝绣沉浸式体验街区开馆(街),通过展示和体验彝绣技艺,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彝绣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此前,禄劝县纪委监委在对彝绣产业开展监督检查时,了解到禄劝彝绣产业存在产业化程度低、工坊“散小弱”、产品种类单一、品牌不响、宣传营销乏力等困境。在对收集的问题进行清单化条块式梳理后,该县纪委监委深化片区协作监督机制,发挥“室组地”联动作用,督促县发改局、县文旅局等相关部门深入调研,邀请专家评估论证,制定全县刺绣、蜡染等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整合文旅产业资源,以“公司+协会+农户”市场化模式培育彝绣特色产业,建成非遗文化一条街产业集群。在各级部门的资金加持和企业的精心培育下,禄劝彝绣产业年生产产值大幅提高,部分优秀产品已成功走出国内外,成为展示禄劝文化产业振兴的新亮点。现在,全县建成民族刺绣非遗工坊4个、传习馆2个、传习基地1个,拥有省级非遗传承人3名、市级非遗传承人2名、县级非遗传承人6名。全县从事专业刺绣生产经营商54户,通过规模化生产推动彝绣“出圈”。

“目前,禄劝县有从事刺绣行业的专兼职绣娘一万余人,专职绣娘的平均经济收入在3000元至4000元每月,兼职绣娘的经济收入每个月在1500元左右。现在禄劝年生产手工刺绣品及工艺品30余万件,刺绣产业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手工刺绣也成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禄劝县彝绣协会副会长、禄劝彝尊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尹明章说道。

绣得好还需销路好。在好政策的托举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禄劝县文旅局和县委宣传部借助加快建设“五旅”融合示范区和“昆明北部县区自然野趣旅游线路”打造契机,把罗婺刺绣街纳入民族文化体验线路和“清风之旅”廉洁文化旅游线路,为街区引流,扩大刺绣产品销路。同时,通过“禄劝村播小院”直播带货平台为禄劝彝绣打开云端销路,让“藏在深闺”的民族文化产品鲜活地带到了全国网友面前。

“组织文旅推介进高校、进机关、进地区活动,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南博会、文博会等展示,选送特色民族服饰参加春城赛装节,组织绣娘绣品赴国外展览……这些活动都进一步助力着彝绣文创产品、彝绣服饰走出禄劝、走向世界。”禄劝县文旅局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黎峰介绍道。

传统彝绣遇上现代创意,碰撞出文化产业发展绚烂的火花,在禄劝,当地通过联动企业、协会和非遗工坊,上万名绣娘用巧手“绣”出年产值过千万的产业奇迹,让千年彝绣焕发时代光彩,书写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故事。(段青源)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