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清荷见本心

来源于:宜良县

发布时间:2025-09-08 16:46:11

编辑:宜良—刘红艳

去曲院风荷那天,我行色匆匆。上次来杭州正值冬季,错过了荷香,这次再不肯放过。抓起相机冲出酒店,地铁里挤着上班的人潮,我融在其中,倒像片被风卷起的落叶。走在西湖边,热浪裹着荷香,顺着湖堤穿过低垂的柳枝扑来,有种黏稠的甜味。

踏着青石板往荷塘深处走,露水顺着荷叶边缘滴落,把布鞋尖洇成深褐色。空气里的荷香如雾霭般氤氲,吸一口,连肺腑都像被清水涤过。路边坐着位摇蒲扇的老杭州,见我盯着荷塘愣神,蒲扇轻摇,眯眼笑道:“姑娘,这地方曾经可是皇室御酒坊,如今倒成了百姓的清凉界。”我望着连片的荷叶,忽然觉得有意思:当年御酒的金樽里晃的是权力,如今荷叶的露珠中盛的是清风。

拐过九曲桥时,课本里“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忽然鲜活起来——荷叶挤得密不透风,像无数把撑开的绿伞,遮住了半个荷塘。蹲下身细看,昨夜的雨水还藏在叶脉里,映着头顶的蓝天,竟像把整片天空揉碎了,盛在这小小的绿盏中。忽然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外婆总爱用新鲜的荷叶包米糕,蒸好后拆开,米香里混着荷的清苦,她说“荷叶能祛火”。那时候只觉得好吃,如今再看这满塘碧绿,才懂外婆的话:这荷叶托着的不只是露水与米糕,更是一股子洗去燥热的清气,是藏在寻常日子里的通透。

湖边的石凳上,一位老者正握着毛笔在宣纸上写生,笔锋一顿,蘸了蘸墨。我轻手轻脚凑过去,见宣纸上只寥寥几笔:三片荷叶斜斜倚着,两朵半开的荷花藏在叶间,其余地方全是留白。我忍不住小声问:“叔,您这画是不是太‘省’了?留白这么多,看着空落落的。”老爷子闻言放下笔,指了指宣纸,又指了指眼前的荷塘:“留白不是空,是给看的人留口气儿。你看这荷塘,要是满满当当全画满荷叶荷花,看得人眼睛都累;留点儿空,才好让心思跟着风飘,想着叶后面藏着多少花,水里游着多少鱼。”

往回走时经过一座古桥,桥墩上刻着诗句,青苔斑驳,风一吹,仿佛能听见古人的吟诵。导游正带着一群游客讲解,声音顺着风飘过来:“南宋的时候,这桥是科举考生进京的必经路,好多人临走前会折一枝荷花带上,图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好寓意。”无论是古时赶考的书生,还是如今在职场中沉浮的我们,要守住的清白其实都是同一个道理——把该滤的杂质滤掉,把该沉的心思沉下来,才不会被旁的东西绊了脚。

正午的阳光开始灼人,荷叶上的露水早干了,可那股荷香仍在鼻尖萦绕。走时回头望,风一吹,荷叶翻着绿浪,荷花仍安安静静地开着。忽然明白,这曲院荷风哪是光看景的?分明是让人在荷香里琢磨:怎么才能像这荷花一样,守着“清白”不沾“泥”。就像于谦在《石灰吟》里写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二字,原是要用一生去“留”的。

走在出园的路上,有人对着淤泥皱眉,有人举着相机拍荷花;有人抱怨塘边的闷热,有人闭着眼嗅荷香。原来这世间的事,终究是有人见浊,有人见清;有人被俗事缠了心,有人却守着本心,将日子过成了眼前这塘清荷——根在泥里扎得稳,花在风里开得净。(王超)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