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拾菌”铺就致富路
来源于:宜良县
发布时间:2025-08-29 10:01:59
编辑:宜良—刘红艳
清晨6点,林间的晨露还挂在枝头,57岁的曹福华早已乘着微光钻进自己承包的山林,蹲在松软的腐殖土旁,轻轻拨开杂草,露出几点银白——是两朵刚冒头的干巴菌。曹福华脸上露出笑意,顺手把菌根旁的杂草连根拔起,再用三五根树枝和掉落的松针给菌子架起了一个小帐篷。
“合适的湿度和光照,干巴菌才能长得好。去年承包的这片山产出了400多公斤干巴菌,我们都很爱惜。”曹福华笑着说道。
曹福华是昆明市宜良县狗街镇小哨社区的村民,社区境内拥有1.5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0%,大片的松林和低纬高原的适宜气候为干巴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2014年,在社区实行的“包山拾菌”集体经济运营模式下,曹福华承包了一片占地700多亩的山林,带着家人上山发展干巴菌产业。
“包山拾菌”是小哨社区在省内首创的林下经济模式,社区将出产野生菌的集体林地资源根据野生菌的产量,以分片竞包的方式,承包给村民统一管理,村民可获得林地每年6月到11月底的专属采菌权,同时承担护林责任,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同步发展。
“在实行包山拾菌前,大家都上山抢菌,菌子还没长大就被挖走,村上非但没收益,还要想办法护林养林。”曹福华回忆道。
在把集体的山林承包后,曹福华一家就搬到了山上,开始每天巡山护林、修剪枯枝杂草。“只有好林子才能长出好菌子,护好森林才能护住干巴菌。”曹福华说道。在一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原本稀疏的菌窝开始连片生长,产量有了大幅提升。
但干巴菌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温度一高、湿度不够或光照不足都会让产量减少。为解决难题,县林草局便把市林科院的专家请到小哨,启动了野生干巴菌保育促繁技术推广示范项目。
在专家的指导下,曹福华实验学习了封山育菌、用树枝搭荫棚、开沟保墒等保育促繁技术,在发现湿度增加有利于干巴菌生长后,他还在菌子连片区铺设了滴灌系统调节土壤湿度。“以前只能靠天吃饭,有了这些技术我也能让菌子长得更好了。”曹福华指着地里的喷灌头说道。
周边包山拾菌的村民也纷纷学习保育促繁技术,干巴菌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曹福华还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把干巴菌、牛肝菌、蕨菜炖土鸡等取自山林的食材端上桌,吸引了周边前来的游客。在曹福华成功经验的带动下,菌山周围建成了60余家森林农家乐。2024年,小哨干巴菌产值达1300万元,全产业链带动拾菌群众户均增收20余万元。
包山拾菌带动了村民增收,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社区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理不规范租赁合同为契机,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集体收回盘活被违规占用、出租的林地,产生的收益30%用于道路、水管、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70%分配给群众。
随着产业模式的推广,县纪委监委将“包山拾菌”纳入了乡村振兴监督清单,通过下沉监督、一线走访、纪巡联动等方式对村集体“三资”管理、项目资金使用、涉农资金补助等开展全程监督,乡镇(街道)纪(工)委加强对村级的纪律监督,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侵害。
今年,曹福华的儿子曹建民也回到了自己承包的菌山,和他一起运营起了自己的抖音账号,在“小哨农家乐曹福华”的账号上发布了巡山护林、保育促繁、上山采菌等视频,还开通了直播间直播推介家乡干巴菌。
“好林子才能长出好菌子,我们一家人守着这片林子,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哩!”曹福华开心地说道。(刘红艳)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