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让“群众满意”成为衡量干部工作的“第一标尺”

来源于:石林县

发布时间:2025-08-20 17:55:15

编辑:石林—沈容宇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民,干部工作的成效应由群众来评判。将“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干部工作的“第一标尺”,不仅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检验干部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唯有让这把标尺贯穿工作始终,才能让干部始终与群众期盼同频共振,筑牢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坚实根基。

让“群众满意”成为“第一标尺”,要厚植“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驻村书记黄文秀,优秀干部的共同特质就是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现实中,有的干部对群众诉求“推拖绕”,对民生难题“视而不见”,根源就在于缺乏真挚的为民情怀。干部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主动走进田间地头、社区楼栋,倾听群众的“心里话”,了解群众的“心头盼”,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工作的“晴雨表”,把群众的“满意度”当作行动的“指南针”,用真情实感回应群众期待,确保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让“群众满意”成为“第一标尺”,要锤炼“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政绩不是喊出来的口号,而是刻在群众心坎上的实绩。脱贫攻坚战中,全国累计300多万名驻村干部扎根一线,用“5+2”“白加黑”的工作常态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8年时间让近1亿人摆脱贫困。反观某些地方,斥资千万修建的景观步道竣工半年即杂草丛生,耗资百万打造的网红打卡点门可罗雀,这种重“痕”不重“绩”的做法,消耗的是公共资源,透支的是政府公信力。实干是最好的方法论,真干是最佳的政绩观。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用“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落实,像钉钉子般一锤接着一锤敲,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才能在实干中赢得掌声、在作为中收获口碑。

让“群众满意”成为“第一标尺”,要健全“群众评判”的长效机制。古语有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群众的感受是衡量干部工作成效最真实的标尺,必须推动群众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评价”,从“服务对象”提升为“监督主体”。要创新民意收集方式,运用大数据分析、民生热线、社区议事会等渠道,构建民情收集网,确保群众呼声听得见、传得上。要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将评价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形成“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的鲜明导向。更重要的是完善问题整改机制,实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式落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罢休,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评价能够推动实际改变。

群众满意是最大的政绩,民心所向是最好的导向。每一位干部都应始终把群众满意放在首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民服务,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真抓实干,让“群众满意”这把“第一标尺”真正成为衡量工作的准则、检验作风的镜子、推动发展的动力,用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人民的时代答卷。(槐庆元)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