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红果映沃野 监督护航振兴路
来源于:富民县
发布时间:2025-08-20 17:41:41
编辑:富民—郭世敏
近日,走进富民县散旦镇甸头村,阳光透过棚膜在藤蔓间跳跃,串串红果像挂在枝头的“红灯笼”,把现代化蔬菜大棚装点得喜庆热烈,摘果人的笑声混着番茄的香甜飘了出来。
在这片由村党总支领办的“共富基地”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更涌动着纪检监察力量护航乡村振兴的暖流——从项目落地到收益分配,从技术推广到村民务工,全程监督如同细密的“防护网”,让“小番茄”稳稳长成了富民强村的“大产业”。
富民县散旦镇甸头村“共富基地”的诞生,始于该镇鲁南片区产业振兴蓝图的擘画。当500余亩蔬菜种植区项目启动,尤其是30亩番茄核心区被定位为示范性基地时,散旦镇纪委便把监督“探头”架到了项目一线。
“从土地流转补偿款发放,到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拨付,每一笔钱都要晒在阳光下。”镇纪委书记带着专班多次深入田间,对照项目清单核查资金流向,防止“跑冒滴漏”;针对“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中可能出现的权责不清问题,镇纪委推动村里制定《合作运营管理办法》,明确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收益分配比例,并用村务公开栏定期公示,让村民看得明白、信得踏实。
“在基地摘番茄、干农活,一天能挣100块,离家近还方便,一年能干大半年,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正在采摘的徐大娘介绍道。像她这样在基地务工的20余名村民,每年人均增收超8000元,这份安稳离不开监督的“托底”。镇纪委联合村务监督委员会,每月核查务工考勤表和工资发放记录,对“是否按时足额发薪”“有无克扣工时”等问题逐项较真。
当然,作为村集体主导运营的产业项目,基地的收益直接反哺村集体经济。基地日均2000斤的采收量带来的集体收益,更是在“阳光监督”下专款专用——一部分用于改善村道、修缮水利,一部分投入新棚建设,村民们看着村容村貌变美、集体家底变厚,心里的获得感越来越足。
作为“田间课堂”,基地的技术辐射效果如何?镇纪委以“清单式”监督推动村党总支把技术培训落到实处,既查培训次数够不够,更看农户学得会、用得上。针对部分农户“学了用不好”的问题,督促村里邀请农技专家“一对一”指导,还组织党员技术骨干与农户结成帮扶对子,让水肥一体化、轮作复种等先进技术走出大棚,带动鲁南片区500亩生态蔬菜基地实现产量、品质、效益“三提升”。
“小番茄”的红火,是散旦镇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缩影,更是富民县纪检监察工作护航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如今,该镇正规划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县纪委监委计划提前介入,围绕品牌打造中的资金使用、利益联结等环节制定监督预案,让这片红果甜香与监督清风交织的田野上,酝酿出更动人的丰收故事。(钱媛媛)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