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要闻关注

禄劝:“全链式”监督 解锁“新特产”致富密码

来源于:禄劝县

发布时间:2025-08-14 10:36:54

编辑:禄劝—奚颢洋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乌蒙乡鲑鳟鱼繁育中心内,刚从西班牙引进的上百万尾虹鳟鱼苗正茁壮生长。一把饵料撒下,盆里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鱼儿扑腾着水花跃上水面,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铺展成一幅动静相适的美丽画卷。

“目前我们孵化基地有三个车间,一个暂养池,面积约5000平方米,长期用工在25人左右,年均产值约2500万元,随着产量和设施设备逐渐增加,务工人员将增加到30人左右,产值预计增长到3500万元左右。” 云南大美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前来走访调研的纪检监察干部介绍。

近年来,禄劝县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导和培育壮大了一批批“新特产”产业,虹鳟鱼、白对虾、蓝莓、阳光玫瑰……越来越多的进口产品变身禄劝“新特产”,成为带富一方的高原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拓宽了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赛道。

禄劝“新特产”华丽蝶变的背后,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护航。该县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把助力“新特产”产业发展作为强化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重点围绕虹鳟鱼冷水鱼养殖、白对虾“海水”养殖,蓝莓、阳光玫瑰、红宝石柚等林果种植“一淡一咸多果”优势产业,开展全周期全产业链条的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和纠正“新特产”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以精准监督护航“新特产”产业蓬勃发展。

针对产业发展融资难、技术指导不够、产品标准不统一、联农带农利益机制单一等问题,禄劝县纪委监委深化运用“纪巡”“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整合县、乡、村、组四级监督力量,建立“纪检监察+职能部门”沿链监督机制,督促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

一方面,监督与发展同向发力,激活基层服务“神经末梢”。该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企业“成长档案”,精准推送各项惠企政策,开展“一企一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产业推进中土地流转、项目审批、生产要素保障等“急难愁盼”问题。协调整合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扶持资金,加大“新特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推动“银企合作”,有效解决或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深化产学研协作,邀请省市专家、教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加大冷水鱼、淡水调海水、蓝莓种质资源研发、智慧果园(基地)管理等技术攻关,切实解决“新特产”扎根落地“水土不服”问题。加强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制定健全产业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优化“新特产”产业企业矩阵。

另一方面,沿链监督落实联农带农机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围绕土地流转金支付、劳动报酬发放、惠农政策落实、股金兑现、“三资”管理、干部作风等方面,禄劝县纪委监委深入走访调研,建立监督问题清单,跟踪督查逐项销号。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引导企业探索“产业+”多形式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沿链拓展群众“家门口”就业岗位,让更多群众共享“新特产”产业各链条发展红利。同时联合人社、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组织开展群众实用技术培训,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田间管理、车间实操等技能指导,通过“集体+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高农户参与产业发展能力。建立种养殖基地、试验示范基地,邀请专家团队指导,逐步推广“新特产”产业农户种植,不断提高农户种养殖技能和降低试错风险,实现产业增值、企业增效、集体和群众增收。

“新特产”要持续保持生命力,培育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离不开“新特产”品牌、品种保护和新品种研发。该县纪委监委聚焦“新特产”产业品牌打造和新品研发短板弱项,联合市场监管、农业农村、财政、科工信等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基地走访调研“新特产”产业品牌打造和新品研发存在困难诉求,集中“会诊”研判、厘清各部门(单位)责任,督促职能部门通过资金扶持带动,聚集人才赋能,协调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加快“新特产”产品品牌打造和新品研发。

“‘新特产’蕴含‘大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一头连着群众‘钱袋子’。我们将持续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上持续监督发力,培育壮大更多‘新特产’产业项目扎根禄劝,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实惠、增底气,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廉动力’。”禄劝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天祥)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