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幸福大院”里的家风故事
来源于:禄劝县
发布时间:2025-08-11 10:05:42
编辑:禄劝—奚颢洋
我叫纳书倮本,是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中屏镇火本村“幸福大院”的一分子,也是一名用歌声传递心声的彝族歌手。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这个大家庭里,那如清泉般流淌、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田的廉洁家风故事。我们的“幸福大院”是一个四代同堂、有着近30口人的彝族大家庭。院门之上,院门口挂着一副用彝语刻印的对联,无声诉说着这个大家庭的根脉。翻译过来上联是“孝老爱亲家庭美”,下联是“勤劳致富日子甜”,横批正是我们温暖的名字——“幸福大院”。在这个大院里,老人慈祥的目光里藏着岁月静好,夫妻相敬如宾的默契中蕴含着温情,妯娌间笑语晏晏胜似姐妹,儿孙们懂事孝顺的身影,都是我们家风最生动的注脚。
我的奶奶,如今已84岁高龄。她如同这大院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深深扎根在“孝父母、睦宗亲、举善行、恤孤贫、尚勤奋”的家训土壤里。自父亲母亲那一代起,她便将这份沉甸甸的亲情与责任,连同“持家以清、待人以诚、济困以仁”的道理,一并种在每位家人的心田。我们家曾长期供养一位无依无靠的五保老人,这不是偶然的善举,而是家训中“恤孤贫”的种子,在岁月里开出的必然之花。
当我与音乐伙伴们围坐,分享我的创作源泉时,“幸福大院”总是绕不开的主题。我常这样诉说:“我感到无比幸福与安宁,家是我最坚实的后盾。这份和谐、清正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旋律,萦绕在心头,给予我无尽的创作的灵感。”这份源于家的滋养成为了我歌声里最动人的底色。
我们火本村是云南省旅游名村。在创建发展的路上,全村人之所以能够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除了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更得益于这片土地上的红色传承和清廉根脉。红军长征的足迹曾踏过中屏,红色廉政教育基地、滇北地委旧址……这些宝贵的“红色基因库”,为村里持续开展的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厚土壤,也为“清廉村居”的建设描绘着鲜明的“清风底色”。你看,村民们围坐在院坝里、火塘边,主动议村务、话发展,“村民议事角”成了基层共建共治、清风共守的生动缩影。“群众提、多方议、部门答、纪委督”的全流程闭环监督模式,增强了村组工作透明度,也密切了党群关系,我们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明天充满信心。
同时,村里培育好家风的方式,也如春风化雨般丰富而深入。纪委、宣传部和妇联每年都到村里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的乡村行讲座、廉洁家风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其中“书法传清风”流淌着浩然正气;“百姓故事会”讲述着寻常人家不寻常的清廉坚守,“清风传万家 廉洁伴我行”的主题活动中,群口快板《说清廉》将一个个廉洁故事、一幅幅家庭美德画卷徐徐铺展……这些活动,让原本“无形”的家风家训,变得有形可感、有态可触,我对“好家风”的理解,也在一次次洗礼中有了新的定义和升华。这些年,村里还评选“最美家庭”“清廉家庭”,树立起身边的榜样标杆。我们收到了妇联发送的《一封清廉家风倡议书》,我们积极响应“廉政家访”“家庭助廉”的号召,通过讲述家风故事,传递廉洁理念,与村民们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村居环境。
幸福彝家院,家风传万家。在“幸福大院”好家风的带动下, 我们村五百多口人,和睦相处,邻里守望相助。多年来,未曾有过大的矛盾纠纷,淳朴和谐的乡风文明蔚然成风。2021年,“幸福大院”荣膺“云岭好家风”示范点,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院落,更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涵养淳朴社风民风的精神家园。而大院门口那块朴素的牌子——“我是党员您放心”,则成了这“好家风”最铿锵有力、也最温暖人心的延续与实践。(段青源整理)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