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握紧升学季“廉洁标尺” 让清风随喜而至

来源于:石林县

发布时间:2025-08-01 12:13:52

编辑:石林—沈容宇

中高考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在升学季的喜悦里,党员干部能否握紧“廉洁标尺”,用纪律刻度校准言行,直接关乎作风底色。这把标尺上,既有“公与私”的清晰界线,也有“情与纪”的明确刻度,唯有让标尺常亮、刻度分明,才能让升学的喜悦里始终飘着清风。

以“廉洁标尺”校准宴请礼金的“界线”,莫让喜悦沾“铜臭”。少数党员干部觉得子女升学摆宴收礼是“人之常情”,却漠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借机敛财的规定。管理服务对象的“捧场”礼金、私营企业主的“祝贺”红包,看似是人情往来,实则是“糖衣炮弹”。现实中,有的干部从“家庭小聚”演变为“分批次宴请”,从收“土特产”升级为“贵重礼品”,在人情往来的幌子下逐渐模糊纪律边界。党员干部当以“廉洁标尺”划清宴请规模、邀请范围的红线,对超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坚决说“不”,让升学喜悦远离“铜臭”,保持纯粹干净。

以“廉洁标尺”划清公私权力的“边界”,莫让关爱越“雷池”。有的党员干部借子女升学将“父爱母爱”异化为“特权通行证”:或向教育系统下属“打招呼”谋择校便利;或让管理服务对象“帮忙”安排“谢师宴”场地变相转嫁费用;更有甚者以“庆祝升学”为名接受企业主提供的“出国游学”机会,将公权私用包装成“家庭福利”。这些行为看似“为孩子好”,实则踩着纪律红线前行。权力本质是“公器”,绝非满足家庭私欲的“私产”,一旦用权力为家人谋取私利,就会打开潘多拉魔盒,让“关爱”变成腐蚀初心的“毒药”。党员干部必须用“廉洁标尺”量准公私边界,谨记“权力姓公不姓私”,绝不让升学喜悦成为权力寻租借口。

以“廉洁标尺”引领文明新风的“风向”,让清风伴喜前行。党员干部不仅要守住底线,更要主动扛起“树新风”的责任,用实际行动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一方面,要主动向组织报备子女升学情况,将“是否办宴”“是否收礼”等关键信息晒在阳光下,通过组织监督、群众监督的双重约束,从源头杜绝“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跳出“宴席思维”的窠臼,用更有意义的活动替代传统宴请,如:赠送书籍、组织家庭旅行,走进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助老帮扶等志愿服务,让升学庆祝多些精神滋养、少些物质攀比。此外,党员干部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亲友圈带头表明“不办宴、不收礼”态度,用行动打破“人情债”俗套,以自身硬带动风气正。

升学季的“廉洁标尺”,量的是纪律自觉,显的是作风本色。党员干部唯有握紧这把标尺,时时校准、处处恪守,才能让升学的喜悦与清风同行,让群众从这份“清爽”中感受到党员干部的初心与担当。(槐庆元)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