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纪律教育必须常抓长抓

来源于:五华区

发布时间:2025-07-02 17:45:30

编辑:五华—陈艳坤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党员干部立身行事的基本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常态化推进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新征程上,必须将纪律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以制度约束强化行为规范,以作风转变彰显教育实效,让纪律真正成为管党治党的“戒尺”、护航发展的“压舱石”。

培根铸魂,锻造思想自觉。纪律教育的核心在于唤醒党员干部对纪律的敬畏之心,使其从思想深处认同纪律、尊崇纪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纪律意识内化为精神追求,才能外化为行为准则。要通过常态化理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纪律的严肃性和政治性,认清纪律不仅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是确保政治立场不偏移、理想信念不动摇的根本保障。要注重将党章党规教育与党性教育、政德教育贯通融合,推动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校准价值坐标,把“政治三力”提升与纪律定力涵养相结合,从“不敢腐”的震慑转向“不想腐”的自觉。这种思想淬炼需要日积月累地浸润,如春风化雨般滋养初心,最终形成“纪律即信仰”的价值认同。

制度固本,构建约束闭环。纪律教育不能停留于空洞说教,必须嵌入制度体系,形成环环相扣的监督网络。要建立健全纪律教育长效机制,将纪律要求贯穿干部选拔任用、日常管理、考核评价全过程,使纪律教育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党内监督要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协同发力,通过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廉政谈话等载体,让纪律教育既有制度刚性又有实践温度。尤其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标尺作用,既明确“六大纪律”的底线红线,又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把“红脸出汗”融入日常监督。这种制度化的约束体系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让纪律教育始终处于动态强化、持续发力的良性循环。

作风砺行,激发担当动能。纪律教育最终是要推动党员干部将纪律要求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自觉。纪律严明不是束缚手脚的枷锁,而是激励担当作为的催化剂。要通过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把严守纪律与履职尽责统一起来,在服务群众、改革攻坚中检验纪律成色。要注重把纪律教育与能力建设相结合,让党员干部在规范用权、依法履职中锤炼过硬作风,在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中彰显纪律效能。这种作风转变既是纪律教育的“试金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最终实现“守纪律”与“善作为”的辩证统一,让铁纪生威与事业奋进同频共振。(胡波)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