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稻与廉
来源于:官渡区
发布时间:2025-06-19 17:21:47
编辑:官渡—李代瑜
从我记事起,渔浦村民世代就以种植水稻和捕鱼为生。儿时的我们最喜欢到广袤的稻田里捉鱼,春绿秋黄,当水稻低头并与我肩同高时,便到了收获的时节。父亲是一位朴实无华的农民,用他一生的辛劳,为我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廉洁课,让我在稻香与渔歌中,学会了何谓干净、清白、廉洁、勤俭。
春日里,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滇池的水面上,父亲便开始了一年的忙碌。他带着我,踏着露珠,走进那片等待耕耘的稻田。插秧,是春天的仪式,也是父亲对我廉洁教育的第一课。“孩子,插秧要直,行距要匀,就像做人,得有规矩。”父亲一边手把手教我把每一株秧苗插到泥土里,一边语重心长地说道。他告诉我,每一株秧苗都是一份希望,不能偷懒,不能敷衍,否则,秋天的收获将会落空。这让我明白,无论是种稻还是做人,都要脚踏实地,清清白白,不能有丝毫的虚假和贪婪。
夏日炎炎,稻田成了绿色的海洋,父亲的身影在稻浪中时隐时现。他除草、施肥、灌溉,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专注而虔诚。我时常跟在他身后,帮忙抱着杂草,听他讲滇王的传说,讲包拯的故事,也讲大贪官和珅的罪行。这些故事,如同夏日的凉风,浸润着我的心田,种下了廉洁自律信念的种子。父亲还常说:“咱们农民,靠的是双手吃饭,赚的是辛苦钱,心里踏实。”这话,简单却深刻,让我懂得了勤俭节约,不贪不占,才是生活的真谛。
秋风起时,稻田换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头,显得格外端庄而谦卑。这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父母最忙碌的时候。父亲带着我,手持镰刀,开始了收割。每一刀下去,都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廉洁品质的坚守。父亲告诉我,收获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浪费,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要做到紧握秸秆,轻放稻穗,捆扎有序。他教我亲手将稻谷打成米,体验从田间到餐桌的艰辛过程,让我明白,廉洁不仅仅是不贪不占,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冬日,万物归藏,父亲并没有闲下来。他修补渔网,整理农具,为来年的耕作做准备。他说:“生活就像这渔网,破了就得补,不能因为一时的懒惰,让网眼越来越大,最后什么也捕不到。”这番话,提醒着我时刻不能放松要求,学生时代要勤奋学习,成为党员干部后要时刻勤勉,永葆廉洁本色。
如今,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稻田地变成了环湖路,曾经的老渔民没有了往日的苦累,居住环境更加温馨,生活也一天比一天美好。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对廉洁的坚守,却如同村边那棵古老的香椿树,根深叶茂,荫蔽着我成长的每一步。而我,也将带着这份传承,继续前行,在纪检监察的岗位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椿庭廉心”篇章,让廉洁之花,在心中永远绽放。(昆明市官渡区纪委监委 刘斌)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