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塘的清廉之韵
来源于: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2025-06-18 15:57:16
编辑:牛明峰
晨光染满月牙塘公园的时候,我们已经站在“清涟”石碑前。篆刻的“激浊扬清”四个字在露水中洇出墨色,仿佛百年前某位廉官清吏蘸着砚台写下的誓约。单位组织来五华区月牙塘廉洁文化公园的那天,恰逢满塘荷花初绽,灼灼红莲与青青莲叶间,飘浮着千年未散的清气。
我们转过几重青青竹影,廉洁文化长廊里藏着半部中国廉政史。指尖抚过碑廊青石上凹陷的字迹,北宋包拯的“清心为治本”尚存刀锋的锐利,明代海瑞的“俸薪之外尽非法”仍透着冷硬。最动人的是块新立的唐碑,崭新的石皮里露出“畏人知处即私心”的警句,像是从《贞观政要》里逃逸出来的半阙绝唱。这些金子一样的文字在风中絮语,恍惚间竟听见范仲淹在岳阳楼上长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声如裂帛,惊得莲叶上的露珠滚落塘中。
我们兴味盎然。日头转至中天,满池荷花愈发精神。朱砂点就的莲瓣承接着天光,恍若无数支红烛在碧波间摇曳。我们忽见一朵并蒂莲,两朵红莲同气连枝,倒让我们想起《爱莲说》里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这满塘的莲啊,何尝不是千年清流的化身?北宋周敦颐独爱莲,南宋杨万里细数千层碧,元代王冕画墨荷明志,文人的气节与荷香始终缠绕。就连塘畔的曲桥,栏杆上都刻着莲纹,步步生莲原是这般具象的修行。
我们绕过藕香榭亭,木刻楹联上“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联句,与檐角悬着的青铜风铎遥相呼应。忽有穿堂风掠过,满架紫藤簌簌作响,惊起数点流萤般的荷瓣,打着旋儿落在我们的廉政笔记本上。翻开来看,党小组学习会上抄录的于谦《石灰吟》正与这片落红相对:“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四百年前的诗,此刻竟与眼前的清荷有了奇妙的共鸣。
夕阳西沉时,我们在“镜鉴亭”里小坐。亭中悬着面青铜古镜,镜钮铸成獬豸模样——这能辨曲直的神兽,倒映着满塘残阳如血。惊觉,“廉洁”二字何尝不是面明镜?照得见范仲淹划粥断齑的寒夜,照得见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烽烟,也照得见焦裕禄藤椅上的破洞。那些在史册里发光的名字,原来都是甘愿站在镜前接受岁月拷问的人。
归途中经过廉政诗词墙,电子屏上流动着今人诗作。忽然驻足在一首《咏莲》前:“根扎淤泥身自洁,平生不肯染纤尘。”这朴实无华的诗句,倒比满墙的锦绣文章更动人心魄。下午的月牙塘泛起细碎银光,飒风送来零星的荷香,恍惚有先贤衣袂飘飘的身影掠过水面。那些镌刻在石头里的箴言,绽放在荷瓣上的气节,原来早已化作华夏大地的经纬,织就一张守护清白的网。
我们临出园门时回望,满塘荷花已退居身后,唯有廉洁文化长廊的轮廓在余晖中愈发清晰。大家忽然明白,这月牙塘的荷花年复一年开不谢,不正像绵延不绝的廉政传承?我们这些后来者站在塘边,既要读懂莲的心事,更要让清气穿透自己的骨骼——毕竟真正的廉洁,从来都不是塘中月,而是心头血。(昆明军供站党总支、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