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大三弦上的纪律经

来源于:石林县

发布时间:2025-05-06 16:50:01

编辑:石林—黄俊

石林有一种乐舞名为大三弦,节奏明快、铿锵有力,其声如古琴浑厚、形若清泉灵动。大三弦是石林县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不仅承载着彝族人的历史记忆、情感寄托与生活热情,更蕴含着新时代纪律建设的智慧。当我们凝神聆听大三弦跃动的脉搏,会发现纪律规矩恰似乐章中自然生长的心跳节律,维系着集体协作的默契,凝聚着向心奋进的力量。

三弦的诞生独具匠心,每一道工序都给人纪律建设的启发。三弦制作选材必取冬瓜木或百年青松,匠人以斧劈手刨,剔除朽木杂纹,只留木质紧实、纹理顺直的良材,此谓“去伪存真”。弦头雕花时每道纹路都需与弦筒弧度严丝合缝,稍有歪斜便推倒重来,此谓“毫厘必较”。弦线调音堪称“指尖上的修行”,必经辨阴阳(定基准音)、分清浊(调音色纯度)、验共振(测琴箱共鸣)等七次校验,直至弦声如山泉击石,清越悠长,老匠人常抚弦而叹:“这七次校验流程讲究,必须认真细致,缺一不可。”

大三弦不仅仅是乐器,更是彝舞灵魂。每当《阿细跳月》的旋律点燃夜色,彝族男女便身着盛装,手持三弦,以中笛、小笛和哨子伴奏,踏着热烈的舞步,围绕篝火翩翩起舞。

在这个过程中,哨声既是隐形的指挥棒,更是不可逾越的章法。当清越的哨音划破寂静,中笛、小笛应声而起,数十把大三弦如骤雨般齐鸣,弦声紧凑急迫却始终严守节拍。舞者们手持三弦,以“三步一踢脚”为基本步法,舞姿时而豪迈奔放,如疾风劲草;时而轻盈柔美,似月光流泻。而彝族男女也踏着哨声的节拍,将“哟哟”“噻噻”的喊声织入弦浪,用掌声应和鼓点,在方圆不过丈的场域里,以厘米级的步距误差演绎着千年传承的秩序美学。

“弦乱难成阿细调,规失易散彝家心。”火塘边的古老谚语至今仍在警示:三弦合奏时,副弦若失了主弦引领,再狂放的舞步终将沦为散沙。这正如党员干部须恪守的政治纪律——思想如主弦锚定党章之方向,作风恰如副弦校准纪律之标尺,再加上“七次校验”般的党性锤炼,方能让忠诚底色如琴筒雕花般历久弥新。

余音绕石柱,弦韵留清风。当新时代清风掠过石林峰峦,大三弦里的纪律之音不绝于耳:它既是筑就于琴筒“不敢腐”的敬畏,亦是镶嵌在弦间“不能腐”的自觉,更是浸润于火塘夜话中“不想腐”的初心。这曲跨越千年的清风旋律,在风清气正、有条不紊的律动中,谱写着中华民族自我革新的永恒乐章。(槐庆元)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