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观点评论

用好容错纠错 解决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来源于:富民县

发布时间:2025-01-13 18:15:47

编辑:富民—郭世敏

当前,改革正步入“深水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事业,难免会有不可预见的风险和差错。而容错是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环节,即针对有关单位或个人在改革探索、推动发展中的失误和过失,依规依纪依法不予、免予或者从轻、减轻追责问责。容错纠错既要为干事者担当,解决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又要坚决防止事前备案成为违纪违法行为的“挡箭牌”。

宽容不是纵容,要严守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容错不是“什么错误都能装的箩筐”,更不是犯了错误的“避风港”。少数党员干部认为容错是变相的纪律“松绑”,把容错当作乱作为的“保护伞”“护身符”,不断破底线、触红线。事实上,容错纠错的目的是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容的是在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中的失误错误,解决的是不敢为的问题,决不能混淆问题性质,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借口,给日常工作中失职失责的不作为、慢作为甚至违纪违法的乱作为搞纪律“松绑”、作风“减压”。破除这种思想误区,关键在于明确“可容”与“不容”的边界线,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从“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挽回损失”六个方面准确研判分析,绝不能简单的一容了之,让“容错”变“纵错”。要列出容错“正负面清单”,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严守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既为勇担当、敢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也要对失职失责、违纪违法者甄别查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依据事实和证据精准处置。“三个区分开来”是原则性要求,近年来,各省市县结合各地实际,相继出台了有关细则和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容错情形,推动“三个区分开来”走深走实。事实上,扎实的调查核实才是精准容错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严格依据事实和证据,才能对干部的错误作出精准处置,真正发挥“三个区分开来”的积极作用,让人心服口服。解决“矛”与“盾”的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干部“试错权”,即使出现风险,也能及时停止纠错,从而帮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消除出错担责的顾虑。对于发现的失误错误,及时纠正和补救,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分析出错的“根源”,根据失误错误产生的主观动机、性质程度、后果影响等方面,把问责“板子”打准打实,严防问责泛化、简单化。对于犯错误的干部不能“一棍子打死”、一处了之,而是摘掉“有色眼镜”,消除歧视和偏见,让改过自新、知耻后勇的“回炉干部”有盼头、有干劲,从而实现从“有错干部”向“有为干部”的转变。

纪法情理贯通融合,要准确把握严和宽的关系。容错是手段,纠错是目的,二者相辅相成,必须“容”“纠”并行。倘若只“容”不“纠”,就会小错变大错、失误变常态,进而对改革事业造成损失;只“纠”不“容”,就会让“多劳”者心寒,挫伤干部攻坚克难的积极性,导致不敢为、不愿为。要为实施容错进一步提供纪法依据,做到严有严的标准、宽有宽的道理,体现纪法约束的力度和组织关怀的温度。同时要把关口前移,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要岗位、关键领域,注重日常、抓早抓小,通过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干部家访、实地座谈调研等方式,全方位了解掌握干部的工作实绩、能力素质和廉政表现,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提醒预防,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定期“自我体检”,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郭世敏)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