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堤溃蚁孔 气泄针芒

来源于:晋宁区

发布时间:2024-09-06 18:28:03

编辑:晋宁—张亚云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出自南朝宋时期史学家、文学家范晔的《后汉书·郭陈列传》,意思是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针芒般大小的孔眼,能够使气泄掉,常用以告诫后人:忽视小问题有时候会酿成大祸患,要注重小事小节,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

        对细微、细节的重视,历来是中华文化中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写道:“祸患常积于忽微。”在他看来,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的不良细节积累而酿成的,如果任由小事逐步发展,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不虑于微,始贻于大;不防于小,终亏大德。”意思是不虑及细小之事,就可能酿成大祸;不防范微小之处,终会伤大节、毁大德。蜀汉昭烈帝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说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劝勉刘禅不要因为善事小就毫不关心,更不能因为坏事小就去做,小善积多了就会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小事小节见党性、见原则、见人格。康熙年间著名清官张伯行,为谢绝各方馈赠,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其中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小事小节中,有人民利益、有干部名节,“宽一分”不行、“取一文”不可。东汉时期名臣杨震,在任荆州刺史期间,推荐王密做昌邑知县,为答谢知遇之恩,王密在夜深人静时给杨震送去黄金十斤,并劝说道:“现在正是夜幕时分,不会有人知晓,大人尽管放心收下。”杨震大怒说:“怎会有人不知道?天知、神知、你知、我知。”“如果认为没人知道就可以收受贿赂,这不是伤天害理、欺世盗名,还能是什么。”小事小节中,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跃然纸上。
        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生活中的小事小节随处可见,因其“小”,故而常常被忽视、被无视,殊不知,这些“小”中往往藏着“大”——针尖很小,但小洞不补就能透过斗大的风;水滴很小,但滴水不断也能穿透巨石;蚁穴很小,但聚少成多也可以使千里堤防溃决。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会由量变引起质变。不管是“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还是“滴水石穿,绳锯木断”,抑或“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都在提醒我们,“小事”不可小觑、“小节”当拘则拘,即使在看似无关紧要的微末之处,也要保持高度警醒和自觉,慎独慎微、慎言慎行、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犯错误、“栽跟斗”,往往败在“小意思”“小心意”和“小爱好”“小疏忽”等小恩小惠、小事小节上。
        知古可以鉴今。党员干部要牢记古训,重小节、重细行、重微末,准确把握“小”与“大”、“量”与“质”的辩证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时刻用党的纪律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厘清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胡凤梅)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