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故事 | “缩水”的养老保险金
来源于:寻甸县
发布时间:2024-08-27 09:59:52
编辑:寻甸—凡玉莹
“钱交到你们干部手里,怎么变少了,这件事必须给个说法!”
不久前,寻甸县凤合镇纪委工作人员在前往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展监督检查时,远远便听到便民服务中心内传来了阵阵吵嚷声,工作人员随即加快脚步。
“老乡,我们是镇纪委的,您坐下来慢慢说,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我们反映。”凤合镇纪委工作人员一边安抚着群众情绪,一边耐心了解起相关情况。
事情还要回溯到2012年,村民李某的父母按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缴纳了1000元养老保险金,由村干部统一代为缴存。可如今十多年过去,社保中心系统上却显示当年每人只缴纳了100元,剩下的800元竟查无踪迹。
“这是当时的缴费凭证,我们明明按照500元的标准缴纳,可账户里只有100元,这钱不会被村干部装进自己的腰包了吧!”李某从兜里拿出两张红色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收据递给了镇纪委工作人员。
据李某讲述,其父母比同龄的老人缴纳的多,但领到手的金额却和其他人一样,这一情况引起了一家人的怀疑。一查之下发现,系统里的缴费金额与实际缴纳的费用果然对不上。
群众缴纳的养老保险金“缩水”,致使群众利益受损。凤合镇纪委立即走访群众、调阅资料、询问村干部,对这一问题开展核查工作。
由于间隔时间较长,镇纪委工作人员经过多方走访才了解到,当年缴纳养老保险时,村民现场缴纳现金后,便由村民小组长开具收款凭证,将收缴费用交由村社保信息员汇总后,统一缴至镇社保中心。
在比对收缴开具的三联单、应缴纳人员花名册,并进行多方印证后,镇纪委工作人员把“目光”锁定在了当时负责统一缴存养老保险的时任村社保信息员张某某身上。
“在发现人员信息与缴费金额不符后,我确实没有认真核对,便错将李某父母的金额入账到其他人名下,心想着先拖一拖,等有人问了再解决。”面对镇纪委工作人员的谈话,张某某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说明了情况。
由于开具的三联单上只登记了人员姓名,没有登记身份证号,导致入账时有部分人员信息与缴费金额并不匹配。时任村社保信息员的张某某工作责任心不强,履职尽责不到位,不仅未能及时提出及纠正问题,反而将错就错,造成群众切身利益受损。
因养老保险费用已无法补缴,经协商,最终由张某某个人向李某一家退赔少缴的费用800元及补偿款200元。2024年6月,凤合镇纪委对张某某予以谈话提醒。
“农村养老金是群众安享晚年的基本保障。针对此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将督促镇社保中心及各村委会开展社保基金管理问题排查和整治工作,切实守护好群众的‘养老钱’。”凤合镇纪委书记表示。(段懿菲 黄晓娇)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