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运用“热炉效应” 让作风建设更持久
来源于:驻市文化和旅游局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2024-08-02 11:04:34
编辑:陶萍
制度就像火炉,如果火炉烧得通红,大家都知道会烫伤人,必然心存畏惧,不敢触碰;若有违规触碰者,必然会被烫伤。“热炉效应”形象地体现了制度规矩约束的警示性、即时性、一致性、公平性四个基本原则。
警示性原则。热炉火红,不用手去触摸,也知道炉子的温度很高,是会灼伤人的。这启示我们,党纪国法是带电的“高压线”,制度规矩是火红的热炉,要正视它的存在,要加强学习教育,否则即使你不懂,触犯了也会受到惩处。要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和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经常性进行党纪法规意识的警示教育,从思想上打“预防针”,产生腐败变质的“抗体”,铸牢不敢腐的心理基础。
即时性原则。当碰到火红的热炉时,立即就会被灼伤。党纪国法不是“稻草人”,不是吓唬人的。这启示我们,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绝不能拖泥带水,绝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教育本人、警示他人,防微杜渐、治病救人,防患于未然。每当你碰到热炉,必然会被灼伤。必须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把好纪律的刚性关口,在执行过程中决不能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真正让谁碰谁受伤成为一种常态,巩固不想腐的心理认同。
一致性原则。党纪国法不是“橡皮筋”,更不是“打折店”。这启示我们,“说”和“做”是一致的,制度规矩 “说”到,就要“做”到,只要触犯了一定会受到相应惩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暂的,不能持久。因此,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反复抓,让达摩斯利剑高悬,形成不敢逾规、不能越界的惩戒和防范机制,让“老虎”见了畏惧、“苍蝇”见了丧胆,形成不能腐的强大威慑。
公平性原则。不管谁碰到热炉,不论身份地位,都会被灼伤。党纪国法是一把“天平秤”,不讲人情,人人平等,秤出了人心向背。这启示我们,对于规则,不论男女老少,只要触犯,都要受到惩处,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法规面前没有特权、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一视同仁,让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弹簧秤。必须强化制度规矩的刚性约束,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在作风建设中,必须让违规违纪、徇私枉法者付出“灼伤”的代价,打造不愿腐的社会氛围。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制度之要,在于务实管用;制度之威,在于落实与执行。制度百条千条,不如管用一条。而不按制度规矩办事,比没有好的制度规矩更加有害。在坚持制度治党、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抓好作风建设中,尤其需要强化“热炉效应”,在“铸炉、添炉、续炉”的过程中,让“制度的热炉”熊熊燃烧,不能让“热炉”降温成“冷炉”或虚有其表的“红炉”,必须把制度建设的“热炉”烧得通红,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党纪意识、法治意识、制度意识,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财,坚决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措施作保障,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将笼子越织越密,提高法规制度的约束力和威慑力。同时,牢固树立“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意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持之以恒反复抓、日复一日抓反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最终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由量变到质变,让全社会充溢着清风正气、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徐宏远)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