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监督守护针尖上的非遗 绘就民生 “幸福花”
来源于:禄劝县
发布时间:2024-07-11 18:00:07
编辑:禄劝—奚颢洋
“她们的衣服好漂亮,上面绣的图案好精致。”“我们可以一起合个影吗?”在第二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上,禄劝县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不时受到游客和参展商的合影邀约。
禄劝县从事彝绣生产经营商54家、绣娘3000余人。为更好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牢牢扛起监督保障全面推进民族刺绣非遗保护和产业发展的政治责任,禄劝县纪委监委结合“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深化“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紧盯非遗保护和企业培育、产品研发、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环节,深入一线、靠前监督,“点对点”收集诉求、“面对面”排忧解难、“实打实”跟踪问效,推动一幅幅色彩浓烈的彝绣成为当地的“藏宝图”。
“彝绣是一本绣在衣服上的民族史书。为了把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我创办了彝绣公司和协会,组织绣娘进行彝绣手工技艺培训,但我们生产规模小,也没有大的项目或是园区做支撑,这是我们发展的瓶颈。”省级彝绣传承人游定美介绍道。
在彝绣产业发展的调研过程中,针对发现的彝绣产业普遍存在产业化程度低,企业“散小弱”等突出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发改、文旅等相关部门深入调研,邀请专家评估论证,制定全县刺绣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整合各项发展资金,建成彝城新都刺绣一条街产业集群。截至目前,禄劝县年生产手工刺绣品、工艺品30万余件,年产值达2600万元,彝绣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就业的家门口产业。
“你们店申报的‘贷免扶补’创业贷款20万元是否审批下来?有关部门是否到你们店作税费减免相关惠企纾困政策宣传?”禄劝县纪检监察干部来到撒营盘镇撒咪彝绣坊作民族刺绣非遗保护和产业发展监督检查“回访”。
为进一步解决彝绣产业创收动力不足、产品类型单一、品牌辨识度低、宣传营销推介后天不足等难题,该县纪委监委积极协调、督促相关主责部门,深入开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抢救工程”,建成民族刺绣非遗工坊4个、传习馆2个、传习基地1个;培养民族刺绣省级传承人3名、市级传承人2名、县级传承人6名,培训绣娘3万余人次。积极参与各类展示展演,以游定美、陈国稳等为代表的民族刺绣传承人先后赴日本、德国、新西兰等国家推介展示民族刺绣,助力彝绣文创产品、彝族服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大力探索“刺绣+”产业发展新路径。构建协会和龙头企业引进订单、刺绣能手分散制作、企业收回成品交付的“公司+协会+农户”市场化发展模式,创新制作出民族刺绣精美胸针、民族香包挂件、刺绣书衣等符合市场需求的非遗产品。
“我小时候就喜欢做针线活,在这里上班做刺绣工作,还可以照看家里老人和小孩,每个月还能赚4000多块钱,我很高兴!”禄劝县屏山街道民族文化街手工刺绣坊绣娘杨阿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此之前,她和丈夫一直在杭州打工,孩子上小学由70多岁的父亲照看,家里大事小事夫妻俩两地来回跑,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
“乡村振兴推进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培育壮大刺绣产业规模,紧盯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执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刺绣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天祥)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