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让激情在笔尖流淌

来源于:晋宁区

发布时间:2024-07-11 17:59:54

编辑:晋宁—张亚云

        光阴如骏马加鞭,日月如落花流水。一转眼,我从事纪检监察宣传工作快三年了。三年来,我坚持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着纪检人努力工作的点点滴滴,心怀热爱、初心不改,用心用情讲好纪检监察故事、弘扬正能量,让激情在笔尖流淌。

        还记得自己的稿件第一次被“清风云南”微信公众号采用,是在2022年4月。我怀着紧张、忐忑的心情写下了《尽锐出战同心战“疫”》,记录了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体纪检监察干部闻“疫”而动、向“疫”而行、同心战“疫”的忠诚干净与担当。同事和朋友们都说,这篇信息鼓舞人心、充满斗志,温暖了坚守“疫”线的纪检监察干部,传递了党旗在“疫”线高高飘扬的精神力量。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文字的生命力。也是从那时起,键盘的敲击声伴我一路成长。

        我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浏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了解时政新闻、阅读理论文章、学习新思想,持续给大脑充电蓄能。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只有想得清楚,才能干得明白。以前有位宣传战线的前辈和我说过,只有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做到脑中有政治、心中有大局,撰稿的时候才能站稳立场、把准方向。下笔之前如果没想好写什么、不写什么,多写什么、少写什么,任由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中华报》题词,只有两个字:多想。为什么要多想?因为很多事情不多想想不清楚,不多想想不透彻,不多想想不全面。

        在写作过程中,为了让笔下的文字更强劲有力,除了“站在天安门想问题”外,我还习惯“站在田埂上找灵感”。我经常会为了某个选题,行走在田间地头与镇村干部、老百姓聊具体、具体聊,掌握全面、丰富、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可以说,田间地头是我写作的源头活水。经验告诉我,如果远离“泥土的味道”,坐在办公室搜肠刮肚、对着电脑复制粘贴,只会陷入模式化、套路化,不可能写出有生命力、说服力的好稿子。路遥、陈忠实等前辈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之作,就是因为他们把创作的根扎在最深厚的土壤里,汲取了最肥沃的养分,从而使作品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并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笔头上的功夫不是与生俱来的,下笔有神、出笔不凡、妙笔生花的背后离不开默默的耕耘。刚接触宣传工作的时候,我内心是忐忑的,常常自感能力不足,担心胜任不了新工作,看、思、写就成了我工作的常态。每次写稿之前,总要提前反复阅读相关资料,做到成竹在胸后再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思考如何落笔。每完成一篇稿件,我都要静下来、慢下来,一字一句仔细推敲、认真打磨,反复校对修改力求精炼,千斟万酌求一是。都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就写稿这件事情而言,并不是有所准备就能文思泉涌,很多时候你会才思枯竭,陷入瓶颈。

        风雨纪检路,苦乐宣传人。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一路风雨一路歌,有苦亦有乐。当为了某个选题某篇文章抓耳挠腮、苦思冥想、长夜孤灯时,内心也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力和挫败感。当自己的文章被媒体采用时,就像是看到自己精心浇灌的小树苗开了花结了果,所有的挑灯夜战和辛勤付出瞬间就烟消云散了。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宣传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信仰、坚定信念,苦练内功、久久为功,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讲好清廉故事,弘扬清风正气。(胡凤梅)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