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以不贪为宝

来源于: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2024-04-18 17:37:23

编辑:牛明峰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人以为子罕怀疑玉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我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去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宋国一些年高德劭的人对此评论道:“子罕并非没有宝物,只是他所珍视的与常人不同罢了。如果我们用一百两黄金和挂黍给小孩子,小孩子必定会选择挂黍;如果以和氏璧与一百两黄金给乡下人,乡下人必定会选择黄金;但如果用和氏璧与道德至言让圣贤人选择,那么,圣贤人就又会挑选后者。智慧越深的人,他的选择越高明;智慧越粗下的人,其取求也就越低劣。只有明白这一哲理,才会领悟子罕所珍视的才是无价之宝呢!”

对于什么是宝贝,历来人们是有着不同的看法的,有的人以玉石为宝,有的人以珍珠为宝,有的人以黄金为宝,当然,这些东西不能不说是珍贵的,是属于宝贝之类。可是,古往今来,对什么是真正的宝贝,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理念。

在这则故事中,那个献宝石的人是把玉石当作宝贝献给子罕的。可在子罕看来,不贪才是真正的宝,如果收下了玉石,就丢掉了清廉,那是不行的。由此可见,子罕的宝贝观确实是高人一筹。他衡量宝的标准与俗人不同,他是把品格上的清白这个精神之宝看作比物质上的宝更为珍贵的东西。

说到子罕的不贪为宝,还不禁使人想起魏惠王以人才为宝的故事:有个君主以自己有十颗硕大珍珠为宝,向惠王夸耀,然而惠王却不以为然,他说我有几位能安邦立国的人才,他们才是我真正的宝贝。惠王此言,使那位君主自愧弗如,无言以对。我们从这两则故事中,是否可以领悟出一些道理呢?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对同一个东西、同一件事情作出不同的选择和回答是自然不一样的。其正确与否、高下之分、云泥之别,有待于人们去鉴别。因为有比较才能去鉴别,去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子罕的令人敬佩之处,就是他拒收礼物,保持了清廉不贪的高尚品格。如果他收下了玉石,那么清廉不贪之名就不复存在,虽然持有玉石,但就落个贪财受礼的恶名,这是子罕所不为的。

在几千年前,子罕就有如此崇高的价值观,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它之所以能被后人不断地誉为美谈,其道理也在这里。贪与不贪,历来是人们区分高尚与鄙下的标准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我们衡量一个道德情操是高清还是污浊的分水岭。以不贪为宝,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如果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眼睛盯着“孔方兄”,一味追求非分的物质享受,堕入“以贪为宝”的深渊,最终将被人民所唾弃。白恩培、秦光荣、仇和等人就是例证。这些人都是党培养起来的,但他们到了领导干部的位置上后,却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不能洁身自律,他们腐化堕落,在金钱面前吃了败仗。这些沉痛的教训从反面告诉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为政之道,做到《干部廉政歌》中所说,“为政廉洁又奉公,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这才是我们要保持和发扬的共产党人的“传家宝”。(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 牛明峰)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