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里的赤诚之心 ——我的红色家风故事
来源于:驻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纪检监察工作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04-03 21:17:51
编辑:度假区—李德良
昆明石林圭山是革命老区、红色胜地,云南人民闹革命,圭山打响第一枪。在解放战争中,圭山地区的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枪杆闹革命,组建了“一支人民的军队”,创建了巩固的圭山红色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火种撒遍云南三迤大地,为云南的全面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家的故事就从圭山开始。
一心向党、一身戎光的舅爷爷,用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我的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我的舅爷爷,1945年先后在石林县长湖镇海宜村和豆黑村小学教书,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组织圭山地区革命的地下党员之一。接人送信、分发材料、运送枪支、破坏敌伪的通讯线路等等,这些革命任务舅爷爷都在做。他白天站在学校讲台上讲课,晚上去开展活动,很少能睡个好觉,有人称他是“夜猫子老师”。在接到发展党员、成立党组织和发展民兵队员、建立武装据点的任务后,舅爷爷放弃教书,全身心投入到这两项工作当中。当时全家人都很不理解,因为家里大小十多口人要生存、要吃饭,他不教书生活就变得更加困难了。他坚持舍小家为大家,在这件事情能否成功尚未可知的情况下,决然挺身而出,我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
我外公于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前一直在供销社工作,是一个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需要有自己的耕地牛,供销社需要购入大量的牛,以满足农户的需求。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外公和他的同志甚至走到了麻栗坡收购牛,那些年代,路程全靠双脚走,不曾考虑要过辛苦费。记得一天夜里,凌晨三点多,外公收牛回来了,他盛了家里的饭菜,又要急匆匆出门,说自己的同事还在山上照看牛,大家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妈妈不解外公为什么要如此辛苦付出时,外公说,供销社的基础服务就是支农,党员就是要服务人民。听到这,妈妈心中震撼不已,更为外公的默默付出感到自豪,红色的种子也种在了妈妈的心里。听到这个故事时,红色的种子也种在了我的心里。
妈妈身体力行地引导着我,她身上的责任和担当使我对共产党员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为了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以及抗震避灾的能力,全国中小学经常进行地震模拟逃生演练。当时的我正上中学,我的学校在妈妈所任教的学校对面,两所学校仅有一街之隔。一天放学回到家后,我跟妈妈开心地分享学校当天进行地震逃生演练的事情,她突然严肃地问我:“如果真的发生地震了,你会怎么办?”我回答道:“我会听从老师的安排。”妈妈露出了欣慰的表情,说:“对了,如果发生地震,你一定要听从老师安排,保护好自己,千万不要跑来找我,因为我要照顾我的学生。”听到她回答我非常震惊,我以为妈妈想考考我白天在学校逃生知识学得怎么样,没想到她想到的却是如果危险来临,她要照顾自己的学生,就没有办法顾及自己的小孩。虽然这只是情景假设,但我才发现,她作为教师、党员的那份责任与担当,是根植在自己的心中。
多年后,当我听到“我是党员我先上”这句话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我的妈妈。跟妈妈在街上散步时,经常遇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叫李老师,和妈妈打招呼,很多人妈妈早已经不记得了,还是关心学生近况认真地询问,有的在北京工作了,有的在新加坡……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桃李满天下”这个成语的含义。这几年,妈妈先后荣获了石林县小学骨干教师、昆明市名班主任、昆明市“最美班主任”的称号。我认为,妈妈不仅做到了教书,更做到了育人。妈妈就是我眼中的排头兵。
除了舅爷爷、外公、妈妈以外,我的爷爷、大伯、姑姑、姑父都是少数民族共产党员。他们的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但他们信念一致,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彝乡默默服务着人民群众。耳濡目染中,我也逐渐坚定了入党动机。高考后我选择了去延安上大学,就读于延安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期间,我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我的家人组成了“三代党员家庭”。大学毕业后,我到了广西红城百色做大校辅导员。作为革命老区的儿女,从云南到延安,再到百色,学习党的历史,让我对党的百年奋斗感慨万千,更加坚定了初心使命。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我作为学生党员代表,和老师一起收看了开幕会直播,当时的我在想,在学校我要学会什么,要成长为怎样的人;2022年10月,那时候我已经工作,成为度假人,当我坐在党员活动室里,和同事一起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心中想的是,我要如何干好工作,要如何成长为我曾经想要成为的人。
百年基业赓续传承,红色薪火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我的党员家庭很普通,但家庭党员传承给子女的这种责任意识、学习精神以及踏实为人,是无数个党员家庭所传承的红色基因的缩影。(度假区国企纪委 金宁)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