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履职用权应顺“道”而行

来源于:西山区

发布时间:2024-03-18 09:52:36

编辑:西山—李雅静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不少地方强化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引进和推广经济作物种植,壮大了产业结构,也为群众铺就了就业增收的新路子。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等不及考察论证资源、气候、市场等条件就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结果“水土不服”,集体和群众的投入打了水漂。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生搬硬套“他山之石”,不仅于发展无益,还会劳民伤财。甚至有的领导干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背后的原因是权力观发生扭曲,政绩观出现错位,人民立场出现偏差,当其面临利益取舍时,作出了违反常识的畸形选择,最后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顺道者昌,逆道者亡,领导干部应当以案为鉴,正学风改作风,顺“道”而为,严防悲剧重演。

顺“直智实达”之道,实事求是“照镜子”,校准思想之舵。有的领导干部不是理论水平不高或政策吃不透,而是把心思都用于精致地“包装”自己,不考虑差异性复制粘贴和简单套用,不顾实际承载能力透支未来,不仅无法产生效益,还甩给后来者沉重的包袱。领导干部要真干事、干成事、出政绩,就要主动将个人权利、局部利益服从服务于整体利益,在推进工作时贯彻实事求是精神,因地制宜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子,坚决防止寅吃卯粮、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

顺“仁爱宽恕”之道,服务群众“心连心”,站稳人民立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人的见识再宽广,也比不过群策群力。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敞开心胸对待群众,面对“牢骚话”“挑刺语”,不“装聋作哑”,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能深挖病灶、靶向诊断、精准开方,不断改进决策和执行中的弊病,提升服务群众的本领。要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推动决策过程、结果和实施进展情况公开,让群众“把心放在肚子里”。同时,党组织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引导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群众观,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

顺“公畏慎勤”之道,监督制约“拧发条”,绷紧作风之弦。一方面,领导干部应坚持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决策前进行深入调研,综合考量自然、经济、人文、交通等条件,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确保每一分每一厘社会和公共资源都用在刀刃上;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第三方机构等开展专业评估,动态完善决策事项。另一方面,各级党委和纪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肃查处违反决策程序、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相关责任人,防止“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

为人民服务才是“真”政绩,让人民满意才有“真”面子。领导干部为官一任,若对脚下的土地爱得深沉,就应当循规律、守规矩,依规顺“道”履职用权,因地制宜服务“三农”,让田间果实丰起来、百姓钱袋鼓起来、干部政绩靓起来。(韦植诚)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