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父亲河
来源于:富民县
发布时间:2024-02-06 14:49:00
编辑:富民—王焱
西河是巍山人的“父亲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巍山的“父亲河”,西河及其水系,对当地的农业、交通、社会、风俗、文化等方面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巍山人的身体里,流淌着西河的血与水,在与河流、土地相依为命的过程中,在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中,他们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
巍山坝子南北长,东西窄,像一片狭长的树叶,西河纵贯坝子,是这片叶子中间的主脉,支流的水从东西两个方向汇入西河,如同叶片的支脉。主脉与支脉连结在一起,形成了西河水系,如同大地的血脉。在巍山境内,汇入西河的支流有40余条,东山主要有后庄河、永济河、河底街河、北桥河、黄树村河、庙街河等,西山主要有岭岗村河、磨房箐河、贝忙河、东河、五保郎河、小川河、挖钟冲河、三岔河等,除此之外,还有18条季节性山箐河流汇入西河。这些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冬春水量少,甚至断流,夏秋则随着降雨的增多而水量暴涨。西河和沿岸农田是巍山县域内海拔最低的区域,巍山冬季气温低,河岸周围的庄稼容易发生霜冻灾害。
西河河流地理特殊,巍山坝区及附近山地的农业生产长期饱受干旱和霜冻灾害的限制。《蒙化志稿》记载:“蒙化地势东西狭,南北长,四围皆山,中不百里,又无大川巨浸。其水以濞溪江为首数,次则阳江,阳江发自甸头,源近流小,夏秋暴涨,每虞泛滥,冬春竭涸,时起尘沙。且逼近西山之麓,河身低凹,自三胜约以下,即无灌溉之利……唯东西山诸壑,细流涓滴,设坝成渠,农田攸赖,故旱常八九,涝者百无一二。”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志书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止有多凿陂池,以时蓄洩,庶可化平畴为陆海。”即在坝子附近的山谷中修筑水库坝塘,雨季蓄水,旱季须灌溉农田时开闸放水,以此调蓄水资源,可以起到“化平畴为陆海”的功效。
冬春季节,由于没有持续的水源,河床裸露,细小的流水在宽阔的河床里流淌,顺着低洼处切割出一道狭窄的溪流,形成河中河。有的河段几近断流,可以自如地在两岸之间行走。这时节,河床长满茂盛的艾草、藜蒿、红蓼等杂草,成为附近农民的天然牧场。河床长期干涸,有些生命力强的树木已经在河床里扎下根。在庙街新云河段,河床中的一棵柳树长到五六米高。有的村民看到干涸的河床泥土肥沃,就在平缓的河床上播种了蚕豆和豌豆,如果它们能在雨季来临前成熟,将会有一个不错的收成。
为了改善水利,当地人在坝子周边的山箐和山脚的坡地上修建了星罗棋布的库塘,每年的插秧时节正逢春旱,农民依仗库塘放水才能插秧。我工作的村子位于西河西岸的山脚下,全村人口不到四千,建了五座水库用于农业灌溉。
西河被巍山人视为“父亲河”,为了养育两岸的人民,它如同一位慈爱仁厚的父亲一样,献出了自己的一切。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人们需要从土地上获取更多的收成,才能满足生存需求。人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河床上开挖修建了一口口巨大的机井,架设了一条条高大漫长的渡槽,通过电力抽水机把河水抽到渡槽中,经由渡槽输送到山脚下的蓄水池,再通过一条条沟渠将水注入田地。西河流经巍山坝子的河段,大大小小的机井有几十个,新云大桥附近,不到一百米的距离内就有三口机井。完备高效的水利设施发挥调蓄功能,改善了历史上西河“无灌溉之利”的情形。
每年春耕时期恰是旱季,也是一年中农业生产用水需求最大的季节,为了抽水灌溉,人们用挖机在河床上挖出一个个深坑,或者筑起一道道土坝以积蓄河水。河床上随处可见坑塘和坝埂,挖出的泥沙随意堆积,如同一个凌乱的施工现场。河流的整体性被割裂,上游猛烈抽水时,甚至出现了下游河水向上游逆流的现象,这个时节的西河让人看了心疼,它用自己的血液哺育沿岸的居民。(胡正刚)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