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让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满希望
来源于:石林县
发布时间:2023-12-11 17:16:33
编辑:石林—黄俊
夕阳西下,棕褐色的小牛悠然地喝着山泉水,吃着青草……看到这恬淡怡然的画面,压在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早在半个月以前,合作社的普主任就打电话告诉我,闲置的养殖场找到了新“主人”,签订了10年的承包合同,第一笔租金已打进村集体账户。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夜不能寐。养殖场是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出租后能物尽其用吗?高兴之余,我还是有些不放心,趁着到附近村子开展耕地保护工作的间隙,转道到项目所在地小圭山村再核实。
小圭山村是石林县圭山镇的一个彝族村寨,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文化科技落后,群众生产生活一度非常困难,曾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得益于脱贫攻坚的好政策,2020年顺利脱贫。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肉牛养殖基地落地小圭山村。但由于养殖技术不够成熟,疫病感染,加上市场波动等因素,村合作社饲养的肉牛有的病、有的死,很快就“牛去栏空”。
这次失败给村里带来很大打击,村民一度“望牛兴叹”,肉牛养殖基地也被闲置。在县委巡察和县纪委监委的专项监督检查中,这一问题都被列入了整改清单。
养殖场闲置后,作为属地纪委书记,我也很着急。我督促镇政府和村里进行全面的复盘分析,发现小圭山虽然有养牛的传统,但多以散养斗牛为主,这与规模圈养肉牛的流程、技术、疫病防控还存在不小差距。要重振村民的养牛信心,必须引进“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实现“造血”。
找准“病因”后,镇政府多次发布公告,主动外出招商,寻找新“主人”。但由于小圭山地理位置偏远,基地规模不大,养殖大户投资兴业的意向并不大。虽几经挫败,但我们的干劲却越来越足。我们一边互相加油鼓气,一边总结经验教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10月与一家养殖企业达成合意,顺利签订了承包合同。
“最近天气转凉,要提醒企业提前做好防冻防寒准备。第一批小牛已顺利入栏,跟企业商量下,组织村民分批参观,讲解相关技术。”从养殖基地出来,我提醒合作社人员引导村民利用好身边资源,学技术、强本领、创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但是面对基础薄、科技弱的现状,要发展壮大一个产业不是一件易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弱鸟先飞”。养殖基地被承包后,村民的眼里又有了光,时不时有村民到养殖场周边“转悠”,观察牛的生长。我们指导村里进一步激发村民“飞”的动力,通过参观、务工等形式让他们的心热起来。
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更要接续奋斗,不断积小胜为大胜,让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满希望。(郭惠阳)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