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故事】以廉为宝 贷而不书的子罕
来源于:官渡区
发布时间:2023-11-30 16:50:12
编辑:官渡—李代瑜
何以为宝?珍贵的东西便视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农夫在耕地时,得到一块宝玉。于是,他把宝玉献给宋国大夫子罕。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农夫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是宝贝,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您的。”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珍宝吧!”
由于子罕的廉洁,农夫并没有成功献宝。
宋国年高有德望的人评论说:“子罕不是没有珍宝,而是他所当作珍宝的东西与别人不一样。”
如此,把百两黄金和玉米棒给婴儿选择,婴儿必定选玉米棒;把和氏璧和百两黄金给鄙俗的人选择,鄙俗之人必选择百两黄金;把农夫的宝玉和严守廉洁底线给廉明的人选择,廉明之人必定选择严守廉洁底线。
子罕是清正廉明之人,亦是勤政为民的贤臣,鲁襄公十七年的时候,宋国的皇国父做了太宰,要为宋平公建造一座高台,因此妨碍了农业收割。子罕请求在农事完毕以后再建造,平公不答应。而后,宋国发生了饥荒,子罕便请示宋平公,要求拿出公室的粮食借给百姓,让大夫们也都把粮食借出来。子罕把自己的粮食借给别人,却不写借据,更不要求别人归还,同时还以那些缺乏粮食的大夫的名义,借给百姓粮食。正因如此,宋国百姓才免遭一场饥荒之灾。子罕心怀天下,连晋国的叔向也称赞子罕的为官之德。
子罕以“不受”为宝,“贷而不书”,心系百姓。当今时代,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子罕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严守廉洁底线,时刻自省自励,做到慎独慎微,真正把“清正廉明,勤政为民”当作为官从政的珍宝。( 苏甜)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