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清风文苑

【清风文苑】龙于图山城与九曲十八弯

来源于:富民县

发布时间:2023-11-28 11:15:35

编辑:富民—王焱

进入巍山坝子以后,西河的水流变得平缓,河床也变得宽阔。以前,西河是自然河道,河岸低矮,雨季来临时,暴涨的河水常常漫过河堤,泛滥成灾,淹没农田和庄稼。巍山坝子旧称“蒙舍川”,“川”有大泽之意,唐代及之前的云南文献中,有关于蒙舍川泽的记载,记述的极有可能就是西河河水暴涨,平陆受淹成为川泽的景象。近年,水利部门和沿河百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沿河修筑了河堤,将河床固定下来,这一举措减轻了水患,保护了沿岸农田和村民,也一定程度改变了河流的自然属性。如今,坝区的河床宽度在30米至100米之间,河堤宽度在四五米左右,形成了畅通的道路,因河流两岸都是农田,河堤通道大部分时间作为机耕道使用。

西河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河流景观是“九曲十八弯”。西河流经巍山坝子中部时,河流顺应地势的高低蜿蜒曲折前行,呈现出九曲十八弯的壮观场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沿着河岸行走,很难辨识河流的整体风貌,欣赏九曲十八弯的最佳位置,位于西河右岸的龙于图山。

龙于图山是南诏国早期国都所在地,细奴逻建立蒙舍诏后,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在龙于图山修筑了南诏国的第一座都城。20世纪90年代,文物部门考古发掘出了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南诏王城遗址和大量精美佛像。2005年,龙于图山城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初唐时,云南洱海区域有六个互不隶属的民族政权,统称“六诏”,蒙舍诏位于巍山坝子南部,在另外五诏的南边,因此又被称为南诏。传说南诏王为兼并其他五诏,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星回节当天,召集五诏首领到位于龙于图山的王城祭祖聚会。南诏以易燃的松木和明子提前建好一座松明楼,乘五诏首领醉酒之际,南诏王离开松明楼,击鼓传令,命属下点燃松明楼,将其余五诏首领烧死。松明楼的遗址至今仍存,为这一历史事件提供了史实依据。

火烧松明楼事件意义深远,标志着南诏加快了统一六诏的进程,一个雄踞西南数百年、与李唐王朝相始终的强大政权跨入快速扩张的阶段。火烧松明楼成为云南地区火把节起源的重要史实依据,云南各地州的火把节,日期几乎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即火烧松明楼这天,巍山地区的火把节则在六月二十五日,前者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后者则是以一种战胜者的姿态缅怀胜利的喜悦。

南诏王室崇信佛法,龙于图山建有规模庞大的宗教建筑群,有大小殿宇50余座、坛30余座,当地人称“西边大寺”。明朝时期,旅行家徐霞客经过巍山,虽然行程十分紧迫,还是抽出一天时间,只身匹马赶赴龙于图山游览天姥寺(现称天摩崖寺)。

除佛教寺庙外,龙于图山还建有土主庙,内祀南诏第一代诏主细奴逻,庙内有三公主殿,祀细奴逻妻白族三公主。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洱海周边白族群众会赶到这里接三公主回家,在龙于图山期间,他们举行念经和朝拜活动,为三公主换上新衣服,与当地彝族群众聚会联欢,一起打霸王鞭、打歌、对唱调子。十三日凌晨,他们用白马驮着从三公主身上换下的旧衣服返回洱海区域参加“绕三灵”活动,衣服代表主人,把衣服带回洱海边,象征着三公主回到了家乡。正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则是当地群众举行天摩崖寺朝山庙会的日期。

与逶迤高峻的西山山岭相比,龙于图山海拔并不高,只是西山脚延伸进巍山坝子的一片丘陵,但地理位置优越,西河就在山脚下流过。登上山顶眺望,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理苍山白色的雪峰。西河由北往南穿越巍山坝子,流经山脚下时,转了数个弧度巨大的弯,形成了九曲十八弯的壮美景观。经过龙于图山后,西河继续南流,进入巍山坝子南部,在一片云蒸霞蔚中,在视野的极限里,与庄稼繁茂的田野和炊烟稠密的村庄融为一体。(胡正刚)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