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文苑】飘飞的秋叶
来源于:富民县
发布时间:2023-10-11 14:33:56
编辑:富民—王焱
我的外婆出生在五十年代的富民县东村乡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家中有八个儿女,她排行老三,家里的贫困可想而知。乡村,刚入秋就特别冷,外婆独自带着老四老五睡觉,她们没有棉被,只有一条毡子,冷的时候你扯过来,我又扯过去,已经破得不成样子,大家只有挤在一起取暖。家里也吃不饱饭,那种穷困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经常要到外面去找些野菜、野果来充饥。尽管如此,外婆总会带回几片秋叶夹在书本里,有时是银杏,有时是红枫,黄得耀眼,红得灼人。
家里没有钱,于是外婆把接受教育的机会让给了家中的其他姊妹,她就留在家中帮别人缝缝补补以贴补生计。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针线活儿做得很好,一针一线将生活悲辛和洒落人间的缺憾修补得恰到好处,外婆缝补过的东西总是能够得到村中老少的一致肯定。
她也渴望读书,同龄的孩子们都去上学了,她就背着年幼的妹妹,在学堂外面跟着教书先生,一笔一画地学认字。
外婆十四岁时,村里组织成年男女到富民县城修公路,外婆也想跟着大家一起去,但是大家都嘲笑这个营养不良的小姑娘去了能干啥……只有她执着地要跟着去,在外婆的苦苦哀求下,终于有机会跟随施工队一起走出了那个偏远的小村庄。而外婆这一次勇敢而执着的外出,终于改变了她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后辈的命运。
听外婆说,他们这一行人是走路到县城的,早上天蒙蒙亮就出发,饿了就吃点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在路过的村庄讨点水喝,七十六公里的山路走了一天一夜。在县城修了一年的路,外婆也挣上了和大人们一样的工钱,她很骄傲的把自己的工钱寄回家。路修完了,他们一行人又辗转到昆明的排水公司来帮工,上班没几天,一个四川女孩儿跳下刚打开的井窖,便再也没有上来,很多大人知道这个事之后,就收拾行李回老家了,我问外婆当时为什么敢留下来,她说家中已没有别的生计了,要赚钱养活家里弟妹,就必须要留下来,为自己谋一个出路。
就这样,外婆在排水班组一干就是三十四年,成为了排水班的第一任女班长,连续六年荣获盘龙区三八红旗手。她荣获全市劳动模范的照片连续几年挂在工人文化宫的墙壁上,后来,我曾带着我的小伙伴去看过,她戴着大红花得意的样子也让我感到自豪……
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外公,我对他的所有认知都是我的外婆和母亲转述的。
外婆在排水公司工作了几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老家的亲戚们都来张罗着给她提亲,媒婆也隔三差五地到家里来施展三寸不烂之舌的威力,外曾祖母被老家的人鼓动得动了心,也催促外婆回老家相亲。但是,外婆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一直不肯回家,直到在单位同事的介绍下,认识了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也是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他也没念过什么书,学历是高小,然后就被街道安排到昆明建筑安装第一公司工作。他先后干过搬运工、锅炉工等各种各样的工作。听外婆说,我的外公是个有趣的人,像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他在一家公司烧锅炉的时候,经常给同事们帮忙,公司的人和街坊邻居都叫他“郭老大”。直到很多年后,我偶然见到了一个外公曾经的同事来家里做客,他对母亲说,你父亲“郭老大”真是我见过最好的人,他一直是大家心目中的侠客。
外婆疼爱母亲。在我母亲小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到边疆的小城市,当时采购物资都需要凭票购买,每家每户按人头供给粮票和肉票,外婆家对面的邻居就把粮票和肉票都攒起来,每顿都给孩子们吃白水煮面,我的外婆把当期的肉票都买了肥肉来炼油,给家里的孩子们补充营养,给母亲买布料、书籍等。
一九九四年冬天,母亲刚满十七岁,外公病逝了,那时候的外婆年仅四十岁,周围的人看着她一个人拖着两个女儿,怕她生活没有保障,热心给她介绍对象,但是,外婆都坚决地拒绝了,她说不想再找人,靠自己也能把两个孩子哺育成人。外婆用自己的辛劳把母亲和姑姑都培养成了优秀的人,她们勤劳、善良,教会我爱与被爱,哪怕在最穷困的日子里。
多年后,母亲从书本里翻出一张银杏叶送给我,枯黄、脆得马上就要碎了,我小心把它放在小盒子里珍藏起来。(曾善美)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