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铮铮,瘦马御史——钱沣
来源于:官渡区
发布时间:2023-09-22 11:03:15
编辑:官渡—李代瑜
钱沣(1740 -1795 ),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代大臣、书画家,人称“滇南翘楚”。
钱沣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考取秀才,三十三年 (1768年)考取举人,三十六年(1771)中三甲第十一名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通政司副使、江南道监察御史等,被誉为“滇中第一完人”。钱沣在诗、文、书、画、联造诣极高,其所画瘦马,筋骨显露,神姿逼人,因此也被称为“瘦马御史”。
钱沣为人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洁,入仕二十余年,一直与贪赃枉法作斗争,《清史稿》中赞他“以直声震海外”。
不畏权势,叫板和珅
清乾隆年间最大的宠臣是和珅,最能与和珅顶着干的是昆明人钱沣。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月,乾隆派户部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与钱沣一道前往山东查办国泰案。国泰是皇亲国戚,权倾一方,为人狠毒,朝中又有和珅撑腰,而钱沣只是一个六品监察御史,力量对比相当悬殊。此前,国泰事先得到和珅的通风报信,早早做了准备,向商贾借钱以充实府库,掩盖库银严重短缺的真相,但这一切并没有瞒过钱沣的眼睛。在开封检查库银后,发现库银多半是商家的杂色银,与成色十足、色泽明亮的帑银不符。钱沣急中生智,通知全省商贾,将自己的银两取回,不然一律充公,一时间“库为之空”。经逐县查证,山东全省共亏空库银200多万两,仅历城一县便亏空白银4万两,其中,被国泰个人侵吞达8万两之多。国泰贪赃枉法、造成国库短缺的罪行终于浮出水面。在证据确凿面前和珅也不敢为他开释,最后以国泰问斩终结案件。国泰一案,在群臣官吏同僚中引起巨大反响,一扫过去“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境,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时人将钱沣称颂为“鸣凤朝阳,柏府新声!”
铁骨铮铮,一心为民
钱沣矢志为国为民,置毁誉得失祸福死生于不顾,敢为他人所不敢为,言他人所不敢言。偏偏有的官员不甚了解钱沣的个性,自以为“位尊权重”,就能为所欲为,浦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以巡抚的身份到湖南任职,当时湖南正发生多年不遇的大旱灾,数千里间,草木皆尽,百姓颗粒无收,饿殍遍野,灾情日甚一日,每个有良知的官员无不忧心如焚。浦霖到任,不问民情,不治饥荒,却先大办寿诞贺典,拉拢官员,收敛财物,攀附之辈蜂拥献礼。钱沣作为湖南学政,也不得不应邀出席,但铁骨铮铮的钱沣愤恨这种恶劣之风,便送上了“一对蜡烛”和“几斤莲藕”,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一份“寿礼”,有很深的寓意:“直”和“节”是仕人的操守,钱沣希望新任的巡抚大人做一个守正不阿、为国为民的好官,同时也间接表达了对巡抚的不满和批评。浦霖对钱沣的贺寿很不满意,但是,他又害怕这位刚正的学政参他一本,只得退回所有的贺礼,停办了这次寿庆。
钱沣二十余年的仕途生涯,兢兢业业,敬廉崇俭,反腐治奢,一直与贪赃枉法作斗争。正是由于其清正廉明、秉公职守、不阿权贵,钱沣的清廉美谈才千古流传,留得清廉在人间。(苏甜)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