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承“廉” 赋能清风盘龙
来源于:盘龙区
发布时间:2023-09-04 16:34:44
编辑:盘龙—王国敬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风筝’谐音‘风正’,是清正廉洁的象征。”在拓东第一小学校园内,滇式风筝传承人朱老师向小朋友们讲述着风筝与清廉文化间的渊源故事,并带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风筝上绘出自己心中的“廉”。
这正是盘龙区纪委监委探索非遗传承赋能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昆明主城区之一,盘龙区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与悠久的民族传承。近年来,该区纪委监委注重将非遗技艺与廉洁文化相互融合、渗透,不断拓展非遗“廉”载体,让传拓、瓦猫、滇剧、老灯、剪纸、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披上了“廉”外衣,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媒,讲好清廉故事,传播清廉声音,实现处处见廉、时时享廉,在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同时,让风清气正浸润人心。
在沉淀了老昆明记忆的庭院之中,条条木凳座无虚席。滇韵实验剧《钱南园》在浓郁的滇韵唱腔中开场,在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中,滇籍御史钱沣清廉为官、不阿权贵、智斗和珅党羽的故事,于环环相扣的剧情设置下缓缓展现,引发强烈共鸣。何为为民?何为清廉?观众陶醉于铿锵有力的声腔、发人深省的唱词的同时,也在内心发起一场深刻的人生思索。
“‘老灯’是乌龙社区彝族撒梅人传承了300多年的传统活动,于2010年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列入《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双龙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老灯”包含了“连环扣”“剪子扣”“拧绳子”“蜜峰分家”等环节,随着时代的进步,“老灯”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出彝族撒梅人艰苦奋斗、民族融合、团结一致的思想,寄托了撒梅人对现在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今后美好生活的向往。
瓦猫是昆明地区传统民居建造中的必不可少的“神兽”,俗话说“故宫有走兽,云南有瓦猫。”瓦猫是中原文化古建筑上的走兽演变过来的,其造型迥异,制作工艺已经传承了上百年。瓦猫多以陶为载体,置于居所正中上方房顶,以岁月的积淀、文化的积淀蕴含丰富寓意,如,以“天赐母骨”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等,传承中国传统美德,寄托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覆纸于器,均拍墨染,印纹而出,这既是中国的“传拓”技艺。在盘龙区2023年度同心宣传队暨党外知识分子大讲堂上,一场“万物可拓,匠心传清廉”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传统技艺学习及体验活动如火如荼地举行着。活动现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老师深入浅出讲解了传拓的历史、技艺等,在现场展示中其还挖掘出传拓技艺各环节中的清廉“因子”,在千锤百炼之间,将“廉”扎根于众人心中。
非遗的赋能让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出新出彩,也让廉洁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盘龙区纪委监委将持续推进廉洁文化品牌建设,根据辖区实际和受众分析,运用非遗文化塑“廉风”,在传承、守护和传播中不断融合创新,串珠成“廉”,让廉洁文化可感可触可亲近,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更好发挥廉洁文化教育的辐射带动效应,打造“可观可听可玩可品”的盘龙清廉文化矩阵。(章苾钰)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