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与《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不了情

来源于: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2023-08-15 18:44:57

编辑:牛明峰

2000年8月,我从部队转业到市纪委。第一天到宣传教育室(市纪委宣传部前身)报到,满脸深沉的赵云主任对我说:“给你准备了一些学习资料,你回去好好学习,你要承担写材料的重任。”学习资料里面就有几十份《中国纪检监察报》。从此,我与该报结情缘,相伴二十三年。

创刊于1994年10月的《中国纪检监察报》,是党报中的翘楚。她记载了30年的纪检监察历史:党风廉政建设的与时俱进,中央八项规定后的中国作风新面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翻阅该报,就是翻阅着一幅幅风云浩荡的纪检监察历史画卷。她并不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之外,也从不教条主义板着面孔,她目光向下,深入纪检监察一线,以温暖的笔调,记录着纪检监察干部的生活:日常监督,查案,廉洁文化建设……,反腐败的丰硕成果与纪检监察干部的平凡生活水乳交融,满纸监督经验,整版尖兵事迹。

我是该报的忠实读者,也是她的通讯员。该报是我纪检监察工作开始的地方。从进入市纪委的那一天,就与她晨夕相伴。2006年,由于连续上稿,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有一篇还获得好新闻奖。《中国纪检监察报》伴着我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青春妙龄一步步迈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沧桑中年,她已经超越了一份报纸的意义,而是生命中一位知心好友,是工作的好帮手,无论晨昏,还是风雨,每当人生迷茫之时,还是写文稿无思路之际,她始终在那里守候着我,与我倾心交谈。

记得自己婚后两次搬家,很多旧书废报都处理了,唯一保存的就是《中国纪检监察报》。我专门在储藏室留下几个纸箱,用于保存该报。每每纪检监察工作遇到难题,我就会拿出散发油墨香气的报纸看一看,读一读,心中就豁然开朗了。泡上一杯茶,临窗而坐,展开报纸,细细品读,是那么的安然。

不同时节,阅读该报,有不同的味道。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报上刊载的多是工作部署,文字清新典雅;年终,报上发布的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成果,庄重沉稳。在晚间读报,在橘黄色的灯光映照下,那些文字也无比温暖。如果遇到自己的文章发表,就像中奖一样欢喜,把刊登自己作品的那一整版复印下来,传给文友分享,时不时拿出来回味一番。我家形成了一个惯例,每当文章发表,温柔的妻子都会在餐桌上多添两个菜,举杯庆祝一番。

因为纪检报,认识了许多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文朋诗友。从与纪检报结缘的那一天开始,就频频参加她举办的征文活动。有一年,参加该报组织的廉洁文化征文比赛,我花一个星期创作的相声《如此公仆》获了三等奖,增加了我投稿的信心。有时遇到热爱纪检报的同行,促膝而谈,谈纪检工作,聊文稿写作,通宵达旦,令人难忘。

纪检报展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纪检监察世界,时政要闻,纪检新闻,查案技巧,理论视点,纪检尖兵,文艺副刊,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最爱的,还是文艺副刊,以文学的笔触,书写纪检故事,风土人情,廉政掌故,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令人难忘,文字隽永,活色生香。中国的壮丽河山,中国的厚重历史,中国的风土人情,中国人的耿直坚韧,被书写得淋漓尽致,力透纸背,成为展示中国的一扇窗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纪检报进入了融媒体时代,讲好纪检监察故事,传递好新时代声音,将政治与文学相融,赢得更多读者。

如今纪检报更上层楼,跟随新时代的列车,开进了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和基层单位的每个站点。版式简洁清爽,图文并茂。精短要闻、深度报道、文学佳作,为喜欢阅读的人们,奉上了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为纪检监察干部的精神生活连绵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让纪检监察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让更多的领导干部,精神丰饶,心灵富足。

与纪检报结下的不解之缘,如同天天晤面的老友,岁月沧桑,容颜已改,但这份惦念与温情,不随着时光流逝,却是愈加深浓。穿越十里烟雨,穿越似锦繁花,纪检监察之路或许平坦开阔,或许崎岖险峻,然而有纪检报相伴,宁静致远。

《中国纪检监察报》,你好! (驻市民政局纪检组 牛明峰)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