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清风文苑

两袖清风的戴䌹孙

来源于:嵩明县

发布时间:2023-04-11 17:37:58

编辑:嵩明—王瑞华

戴䌹孙(1796-1857年),字袭孟,号筠帆,云南昆明人,为五华五子之一。

幼时聪慧,勤于治学

据《先府君行状》记载,戴䌹孙家贫,其父城南卖药,“日得百钱,勉供甘旨”。嘉庆十一年(1806年),其父卒,依外叔祖生活,能自力于学。后因成绩优秀被云南学政顾莼安顿在署中读书,又入五华书院,学问益进。

嘉庆年间(1796-1820年),进士刘大绅主持五华书院,提倡和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写诗作文。戴䌹孙以诗才脱颖而出,与池生春、李於阳、戴淳、杨国翰并列,刘大绅亲自替他们选订诗集并作序,命名为《五华五子诗钞》,五人遂被称为“五华五子”。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无锡秦琴山在昆明任考官时,画“五芝图”,将“五子”喻着五棵灵芝,“五华五子”声名大振。

生性耿直,不慕权贵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奉命任云南乡试正考官,戴为考生之一,二人有师生之谊。林则徐欣赏戴䌹孙的才华,戴䌹孙敬重林则徐忠君爱国的精神,二人惺惺相惜。道光九年(1829年),戴䌹孙中进士,官至工部主事,在京城闭门苦读,并与各名家相切磋学问。戴䌹孙生性耿直,遇权贵气焰熏天者,必白眼相加;与志趣相投者,则肝胆相照,引为生平知己。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开展虎门销烟运动,并于次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戴䌹孙坚定支持老师的反帝爱国斗争行动,二人多有书信往来,并将部分书信收录于自己的文集当中。

针砭时弊,两袖清风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戴䌹孙被授予浙江道监察御史,他向朝廷进言:“进士参加殿试时应讲求实效,去除空言,亦不应拘泥于字数及楷书等形式。”戴䌹孙上奏此折,实际上是针对中国传统八股取士僵化死板、禁锢人们头脑的弊病,后奉旨允行。按清朝的制度,作为谏官的御史薪俸微薄,但三年任期满后,照例可外放任职,并有机会获得肥差。然而戴䌹孙任满三年后,却不愿到外任职,留在京城后,专注于诗词文章之学问。

戴䌹孙留任御史台,不久他被转授贵州道监察御史,历署吏、户、兵、工、刑科给事中。咸丰元年(1851年),皇帝下诏要求大臣进言,戴䌹孙连上两道奏折,表达自己忠君报国及造福百姓的志向。然却未得到任何答复,忠君爱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不被接纳,他非常失望,遂焚毁所草拟的奏折。又以自己不为当局所重视,在御史任上无非尸位素餐,竟至伤心落泪,遂托病辞官归田。他在京为官十八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专注著书,倾心教育

明代天启《滇志》记述有《昆明县志》二卷,但早已失传。晚年已无意于仕途周旋的戴䌹孙决心以一己之力编写一部《昆明县志》。他从此殚精竭虑,全力投入《昆明县志》的编纂中,历经五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夏,《昆明县志》终于完稿。此外,他在返回昆明后,应地方邀请,掌教育才学院,倾心于教育,于咸丰七年(1857年)去世。终年六十二岁。(丁刘杰)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