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清风文苑

从高原奔赴大海

来源于:富民县

发布时间:2023-04-04 09:02:06

编辑:富民—王焱

明月潺潺,流水殇殇。红河下游流域越南地区与中国的沟通交往就从未中断过,除了海路之外,红河水运与陆上交通也是越南与内地的重要交流通道。通过红河水道与河岸道路往返于越南与云南洱海区域,是对红河干流及河谷区域的一种实地探索。

《水经注·叶榆水》引用了《交州外域记》中“南越王尉佗举众攻安阳王”记述。学者蒙文通认为,交趾安阳王即先秦蜀国开明王后裔中的南迁者,南迁时间当为公元前311年之后,南迁路线是自蜀经旄牛道(今四川汉源境)至嶲州(治今四川西昌),南渡金沙江入姚州(治今云南姚安),再沿濮水、劳水(今礼社江,为红河上游)入交趾。按照这一说法,意味着早在2300多年以前的先秦蜀国时期,红河就已经是沟通中国与越南地区的通道。

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战至越南,发现云南与越南之间有“进桑麋冷道”连接交通,“进桑县”“进桑关”位于今越南河口一带,“麋冷水”为红河。沿着这条路线从越南河内出发,顺红河干流逆流而上,在云南河口登陆,陆行至蒙自,可以到达滇池地区,进而北上四川。从滇池地区走陆路至云南蔓耗,乘舟顺红河而下,可以抵达越南河内。这条道路往返路线基本重合,不同的是从越南北上云南,在今中越交界处的河口就得舍舟登陆,而从滇池地区南下越南,则可以在今红河州境内的蔓耗中转,从陆行转为舟行。这一差异并不难理解,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以红河作为水运通道,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航行的难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水运的起止点会因顺流和逆流而有所差别。

唐朝与南诏时期,洱海地区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雄踞西南地区的南诏国多次发兵攻打安南城(今越南河内),唐王朝派遣军队增援安南。唐朝与南诏国时战时和,对中华西南地区与东南亚的地缘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次战争的一百年前,寓居夔州的杜甫曾作诗《诸将五首》,第四首中“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南海明珠久寂寥,越裳翡翠无消息”描述的就是西南地区因战乱而交通阻绝的情形。

战争发生时,樊绰在安南经略使蔡袭府中担任幕僚。次年,唐军战败,南诏攻陷交趾,樊绰在战事中受伤,携带经略使官印渡富良江(今越南红河)逃脱,暂留郡州待命,后辗转滕州,奉命回到长安,之后到夔州都督府担任长吏。

唐与南诏时战时和,双方对对方的军事、地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缺乏畅通的了解渠道。樊绰曾在安南任职,又亲身参与了唐与南诏的战争,对南诏的实情有详实了解。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时事的关切,在暂留郡州期间,他将收集到的南诏情形编撰成册,取名《蛮书》,并委托襄州节度使张守忠进献朝廷。《蛮书》资料翔实,是关于南诏的重要史料,因“蛮”字带有一定程度的歧视色彩,后世学者将其命名为《云南志》。

唐代,从南诏苴咩城(位于今大理州大理市)到交趾安南府城(今越南河内),已经可以通过水陆交通往返。樊绰《云南志》记载:“从安南府城至蛮王见坐苴咩城,水陆五十二日程,只记日,无里数。从安南上水至峰州两日……至贾勇步五日,以上二十五日程,并是水路……从贾勇步登陆,至矣符馆一日……至曲乌馆一日……至曲江馆一日,至通海城一日,至江川县一日,至晋宁馆一日,至鄯阐拓东城一日……至安宁馆一日……至龙和馆一日……至波大驿一日,至白崖驿一日,至龙尾城一日,至阳苴咩一日。”

《云南志》记载,从越南河内到云南大理市,水陆行程须52天,从河内乘船沿着红河逆流而上,航行25天后在贾勇步(又称步头、古涌步)舍舟登陆。伯希和在《交广印度两道考》中认为:“贾勇步显为交趾赴南诏都城中途要站,盖贾耽《路程》总计古涌步水路至安南之里程也。《蛮书》此处亦为水陆分道之所,则其地应为红河上游止航之地,似即今之蔓耗。”也有学者认为,步头为玉溪市元江县。在古时,虽然通常认为红河水道至蔓耗即不再适宜向上游通航,但水涨之际,小舟却能够逆流而上到达更上游的元江地区。

在蔓耗或元江县改为陆行后,由南往北依次经过建水曲江、通海、江川、晋宁,到达昆明,从昆明折而往西,经安宁、禄丰、舍资、南华、祥云、弥渡、巍山等地,到达南诏都城大理市,陆路行程共计27天。“白崖驿”位于弥渡西北,即今天的红岩镇,与巍山县一山之隔,“龙尾城”位于洱海南端的大理市下关镇。从白崖驿出发,攀上弥渡与巍山之间的高山,越过山顶的龙庆关,即进入巍山地区,经巍山北行,可到达龙尾城。

在唐朝南诏时期,行旅之人从越南乘船沿红河逆流而上,从蔓耗或元江舍舟登陆,在云南腹地经过二十余天的陆行之后,越过群山间的龙庆关,进入巍山地区,一条横亘在坝子中的大河映入他们的眼帘。他们沿着这条大河继续北上,不久后到达南诏都城。在沿河而行的旅途中,大河已然成为他们逆流航行驶出的红河上游。(胡正刚)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