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清风文苑

傅宗龙:甘当一块“忠勇”之砖

来源于:官渡区

发布时间:2023-03-24 16:39:37

编辑:官渡—李代瑜

傅宗龙,字仲纶,号括苍,昆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初任铜梁、巴县知县,后入朝任户部主事,又历官两浙巡盐御史、山东道监察御史等职。

傅宗龙为官廉正、忠勇耿直,是晚明时期以文职督兵、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的代表。这点从傅宗龙的谥号便可看出,他最初谥号为“忠烈”,即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这与一代名臣史可法、于谦等的谥号一致,后因避崇祯皇帝谥号“烈”而改为“忠壮”。

正值天启、崇祯时期,整个国家外陷于硝烟四起的东北战事,内困于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而朝廷则陷入连续的党派之争。此时的傅宗龙任职两浙巡盐御史,盐税事关天下的赋税收入、军饷的开支,可谓事重权大,而他不仅拒绝了手下人供奉的四万两白银,更将名节系于一丝一粒,不从中捞取分毫私利,其廉洁奉公、敢于担当的作风为人赞誉。

天启元年(1621),辽阳失守,朝廷下令招募兵士,傅宗龙自告奋勇担当这项任务,仅一个多月,就募到五千云南精兵,奔赴战场。第二年,贵州安邦彦造反,贵州省内各地纷纷起兵,傅宗龙为朝廷镇压叛乱献计献策。天启四年(1624)正月,贵州巡抚王三善战败而死。因傅宗龙是云南人,较为熟悉西南情况,其经过仔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平叛的方针和策略,得到朝廷认可,被任命为贵州巡抚兼监军,专门镇压叛军。天启六年(1626),傅宗龙彻底打败安邦彦,为稳定西南立下汗马功劳。

崇祯十年(1637),李自成的农民军大举进入四川,攻下三十多个州县,崇祯帝大呼:“假使宗龙巡抚四川,贼兵岂能达到这种地步!”于是调傅宗龙前往四川,与总兵罗尚文击退了贼兵。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经杨嗣昌推荐,傅宗龙被召入朝中担任兵部尚书,离开了四川。此后傅宗龙因为性格过于刚直,不会曲意逢迎、讨好人,得罪了不少权贵,还时常惹得龙颜不悦,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被罢免官职。

崇祯十四年(1641)春季,杨嗣昌因兵败自杀,整个陕西的边务陷入危局,朝廷内部又无可用之人。因此崇祯帝又决定起用傅宗龙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的军务。面对李自成的五十万军队攻占河、洛,又进攻开封;面对整个河南所属州县遭遇巨大旱灾;面对军队在内缺乏兵源,没有军饷、粮食,在外没有统一兵权的多种不利情势之下,傅宗龙毅然领命,率领川陕官兵两万人去迎击李自成军队,最终孤军力战。傅宗龙被围八日后,弹尽粮绝,在乘夜突围中被逮获,临刑前还大骂:“我大臣也,杀则杀耳,岂能为贼赚城以缓死哉!”只求速死以成仁,可谓“壮烈”。

傅宗龙自从平定贵州叛乱后,到崇祯十四年间总是不断地被任用后被罢免,不久又被起用又被罢免,但他为人刚直不屈,在国家和人民的安危面前,不计个人得失,甘当一块砖,哪里需要他,他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其忠,其勇,其仁,无不令人敬服!

时光流转,斯人已逝。但傅宗龙的高洁品质犹如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耸立在中华民族灵魂深处,激励新时代的我们初心如磐、勇毅前行。(官渡区纪委监委 朱斌)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