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回访助“跌跟头”干部干起来
来源于: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2022-10-09 10:43:23
编辑:王晓庆
“刚被处分那会儿,内心觉得自己是因为干工作才犯错误,给的处分重了,心理憋屈得很,干工作也有点情绪……”章某在接受采访时坦言。
章某是昆明市某机关的一名处室负责人,2021年在一次保密检查中,因其在内部办公电脑上违规存储涉密文件,受到记大过处分,一度思想上出现了解不开的“疙瘩”。
“处分不是对你的全盘否定,治病救人,强化保密意识、织密纪律防线,防患于未来才是初衷。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正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候。希望你卸下思想包袱,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了解到章某的情绪波动后,市纪委市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做足前期案头功夫,结合章某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岗位职责、错误性质、处分类型等情况,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多次对章某开展了细致入微的“政工式”回访教育谈话工作,既对他进行纪法宣讲,消除思想误区,又进行心理疏导,正确看待组织处理,引导鼓励他知错改错、奋发图强。
面对面回访交流后,章某深刻认识到“保密工作无小事,对涉密文件处理不当,潜在危害不可预见,工作中再小的纰漏也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于是,他丢掉思想包袱,知耻而后勇,带领处室工作人员高质量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在2021年全省年度专项工作考核中名列第一,所在处室被全国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现在的我已经没有了被处分之初的负重感,领导没有‘抛弃’我,还主动找我谈心,鼓励和帮助我,让我倍感温暖,感谢组织给我重新出发的机会……”面对回访谈话,章某感激地说。
为避免回访教育“一刀切”、走形式,驻部纪检监察组将回访教育作为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重要一环,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对受处分人员因人因事施策,精准分类持续开展好跟踪回访,以“帮扶式”回访教育谈话与被问责干部面对面找“病灶”、查“病因”、开“药方”。
某处室负责人余某,因履职不到位受到诫勉问责。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负责人对其回访时,除了拉家常式的谈话,还深入了解了她受处分时的背景和后期工作中的心理状态、工作表现、改错情况,有针对性对其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业务上努力钻研、工作上尽心尽责的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评价,激励她轻装上阵,努力用实绩证明自己。
“此次回访后,余某重拾干事创业信心,劲头更足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因工作成绩优异,2021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实现了“有错”到“有为”的转变。”该同志分管领导介绍。
“我当时之所以犯下错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产业项目多而繁杂、台账资料管理不规范了,时间长了,我就想不起这个企业曾经申报过项目资金,导致出现了文产补助资金投入失误的情况。”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在回访教育时,注重听取干部对问题发生的规律性分析,开展好“接力式”监督。在对受到诫勉问责的干部许某开展回访教育时,许某分析了自己因失职失责被问责的原因。纪检监察组据此,及时提出监督建议,督促业务处室健全完善了台账规范化管理体系,加强审查审核工作机制建设,推行项目申报承诺制、合同制,组织研发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管理系统,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提升了管理质效。
为使回访教育精准化、常态化、规范化,驻部纪检监察组对回访教育过程加强纪实管理,将回访谈话登记表、整改情况、谈话记录等材料建立明细台账,为在干部提拔使用、表彰奖励中出具客观公正的评价意见提供支撑,重要情况及时向其本人所在党组织反馈。
“该同志能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正确对待所受处分,努力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屡创佳绩,建议可以重点培养使用……”受到诫勉问责的干部许某影响期满后,市纪委市监委派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如实向该干部所在的单位党委班子反映了情况。最终,许某被交流到该部门重要岗位任职。
“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树立“改了就是好同志”鲜明导向,坚持回访教育与处分决定执行情况检查相结合、与强化日常监督相结合、与干部考核考察相结合、与心理疏导帮教相结合,始终保持“惩”的力度,探索“治”的途径,发挥“救”的效能,不断发挥回访教育正面导向作用,帮助受处分干部唤醒初心、重拾信心,放下包袱在出发,以良好精神状态干事创业。”驻部纪检监察组主要负责人表示。( 黄颖樵 李思娴)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