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正清廉传子孙之李因培
来源于:官渡区
发布时间:2022-04-12 11:00:33
编辑:官渡—李代瑜
清代廉官李治民之子李因培,深受其父影响,一生博学多才,尤精文史,虽转任多省为官,但为官清廉均有建树,为当地群众谋福祉,颇得民心。
李因培(1717-1768年),字其材,号鹤峰,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下石美村人。在父亲李治民的严格训导下,李因培孩童时期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左传》、《国语》及《庄子》等书,乾隆十年(1745 年)考中进士,被授翰林学士。
刚正不阿,为民造福
乾隆十八年(1753年)三月,李因培署刑部侍郎,兼顺天府尹。是年夏天,华北平原北部蝗灾兴起,李因培看到饿殍遍地、百姓流离失所,而官吏却尸位素餐,不顾百姓死活,于是弹劾通永道王楷等中饱私囊,后王锴被革职查办,百姓拍手称快。继任者也因此不敢懈怠,兢兢业业,勤政爱民。李因培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在其诗歌中也有体现,如《选庶吉士后述怀柬诸同志并寄同里友人六首(其二)》:“紫禁烟笼望里开,珠光剑气烛银台。久知姑射餐风妙,也许东方索米来。万卷嫏嬛今可读,一天云锦正须裁。相逢狂客掀髯笑,不枉金龟换酒回。”这种选为庶吉士后的意气风发和壮志将酬的心情被写得活灵活现。
不畏权贵,死而后已
同年,涿州知州李钟俾大肆侵吞地方仓库中的粮食,并做假账进行掩盖。李因培得知此事后,拒绝金钱的贿赂,甚至不惧权势弹劾涿州知州李钟俾亏欠仓谷,最终知州李钟俾被按法律治罪。
李因培廉洁奉公,才高受宠,加之性刚气盛,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屡遭诬告。但他并没有半分胆怯,后因反对清朝文字狱,对乾隆皇帝的屡屡戒谕置之不理,被朝中奸佞之徒所恨,以“属员亏空不实”之罪,降为四川按察使,后改赐死,死时“家徒四壁立,吴中士民感李因培品德,葬于吴下九龙坞,为位以哭之”。
优良家风,代代传承
李因培一生清正廉洁,其父李治民亦为官清廉,忠于职守。其子其孙亦受到家学家训的教导,自觉履行君子的风范。李因培长子李翊为乾隆丁丑进士,授庶吉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次子李翃为嘉庆己未进士,授庶吉士,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从子李舟,官至广西布政使。孙子李浩,嘉庆甲戌进士,官至湖北学政。一家三代四翰林,五个朝廷高官,却没有一人回到家乡修建深宅大院,清廉家风,在李氏家族世代传承。
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拥有众多优秀人物和他们的家规家风,从而形成整个民族的优秀风貌,才得以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朱斌)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