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清廉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效抓手,督促推动各级党组织健全主抓直管机制,在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中同步深化清廉云南各单元建设,推动政治生态建设向纵深拓展、向基层延伸,努力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
今年以来,富民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清廉富民”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统筹协调部署,努力建设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党员干部清正勤勉、营商环境亲清和谐、社会风气清朗向上、文化氛围崇清善廉的“清廉富民”,着力推动清廉云南在富民的具体实践,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发展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过程,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协助县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联系制度,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纪实制度,建立互联网 “两个责任”监督管理系统,以“清单式”细化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任务。坚决肃清白恩培、仇和余毒及秦光荣流毒影响,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切实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监督,充分发挥政治巡察利剑作用和效果,推进政治生态从“修复净化”向“全面建设”转化。
坚持忠诚干净担当,打造清正勤勉的干部队伍。深化作风建设,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违规吃喝问题、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专项整治工作,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防止“四风”反弹。严格执行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对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细化选拔任用程序,制定干部考察工作手册,确保干部考察考准、考实。严格落实《富民县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实施意见》,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2021年,县委任免科级领导干部9批238人次,发布任前公示5批52人,核查干部档案100余份,对5名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责任及离任经济事项交接鉴证审计。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2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对认识到位、整改及时的6名党员干部容错纠错,在全县树立起“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导向。在深化运用“六个一批”措施的同时,探索建立了“质量评查、效果评估、回访评价、延伸评议”四评机制,对办结的信访举报件采取质量评查8件、效果评估2件、回访评价2件、延伸评议2件,2021年实现信访举报总量及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双下降。
紧紧围绕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亲清和谐的营商环境。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督促各单位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进一步梳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风险清单,分层制定风险点清单和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今年共梳理权力清单1650项、责任清单1400项、风险清单1300个。制定《关于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办法(试行)》,围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监督惠企政策落地等方面制定15条服务保障措施,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建立“双向承诺机制”,督促各项目牵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签订承诺书162份,企业签订承诺书30份,向领导干部家属发放助廉倡议书63份。开展“三个遍访”活动,采取“院坝会”“火塘会”等形式遍访农村,收集群众关注或需要监督的问题,精准绘制“监督地图”,通过谈心谈话、调阅资料、延伸检查、研判反馈等方式遍访机关,进行蹲点调研,精准描清“政治画像”;深入开展企业遍访,发放“清廉卡”1500余张,发放97份《优化“营商环境”问卷调查表》,形成企业诉求问题清单,“三个遍访”发现问题15类275个,收集意见建议13类247个,现场反馈立行立改问题194个,移交职能部门解决问题81个,推动专项整治12项,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持续强化正风肃纪反腐,带动清朗向上的社会风气。推进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常态化。突出“三色课堂”,全县组织12000余人次党员干部观看《开尔行贿记》《围猎:行贿者说》《清流毒——云南在行动》等警示片,组织100余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党政“一把手”到云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着力推动“清廉富民”建设走深走实。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纪律专项监督,坚决杜绝“带病”参选。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组织3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公开庭审。举办新任村(社区)干部专题培训班,向全县75个村(社区)新一届“两委”及村监委班子成员发送党规党纪“伴手礼”包230套,助推新任“领头雁”“清”装上阵。构筑小微权力立体监督网,探索建立监督“模块化”工作机制,通过“单元制”“蹲点式”“点穴式”等监督方式,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创新出台《加强村(社区)小微权力监督“五单工作法”(试行)》,切实解决村(社区)监督委员会“不会、不愿、不敢”监督问题。通过建立监督权力清单、监督任务派单、监督需求点单、监督问题账单、通报曝光晒单的“五单工作法”,将村级组织权力事项细化为11类“35 N”个具体事项,形成村(社区)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权力边界、操作流程、办理主体、办理方式、办理时间、监督管理等内容,使村干部规范用权,群众“照单监督”,实现监督“末梢”变监督“前沿”。探索农村小型工程项目建设“环节监督”模式,对项目立项、发包、实施、验收等全过程进行跟踪,实现“结果”查处变“过程”监督。搭建富民县村级小微权力“码”上公开监督平台,将“村(社区)小微权力清单”具体事项录入平台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织密小微权力监督网,以纪检监察工作助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纪委在身边、监委在行动。
打造富民特色清廉品牌,形成崇清尚廉的文化氛围。坚持整体推进、分类创建、试点引领、注重实效原则,加强清廉单元建设。制定出台《清廉富民建设实施方案》,以村(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社会单元为载体,围绕政治引领强化、廉政责任压实、机制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到位、纪律作风优良、勤廉氛围浓厚、特色亮点突出、群众满意度高开展“清廉单元”建设,打造永定清河、罗免麻地、永定小学、县人民医院、东昊钛业等7个县级“清廉单元”示范点。注重挖掘富民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形成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取向。注重弘扬优秀礼序家规文化,创新开展“好家风在富民”系列活动。把“富民好家风”作为美丽县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到乡村振兴、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中,真正将“好家风”吹入寻常百姓家,在涵养富民廉洁政治生态的同时,营造富民大街小巷、村村寨寨“一草一木会说话,一牌一匾皆育人”的浓厚好家风文化氛围。(周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