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救助管理站: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来源于: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2021-09-30 16:35:47

编辑:牛明峰

“医务室的药品种类齐全吗?受助人员进来后会进行体检吗?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你们怎么保障用药?”这是市救助站特邀监督员、市民代表乔红芳在与昆明市人民政府救助管理站(以下简称“市救助站”)医务室医生交谈的场景。乔红芳是市救助站年初聘请的5名特邀监督员之一,她尤其关注受助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

 

1631242986960073059.png

近日,全国第九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来临之际,市救助站全面向社会开放,全方位多角度展示24小时照料服务、落户安置等情况,让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等弱势群体,广泛宣传寻亲服务工作,推广智能寻亲手段,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救助管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媒体代表、特邀监督员、民政部门代表等60人走进市救助站,参加“开放日”活动,履行监督职责,他们“零距离”参观受助人员的生活起居场所,了解他们在救治疾病、送返寻亲等救助方面的情况。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参加活动。

“每一位进入站里面的受助人员都会接受体检,如若有重大疾病则需要进入医疗机构实施医疗救助。救助机构医务室中除了常用药外,还有不少治疗精神疾病和慢性病的常用药。” 医务室王世杰医生说,“有的受助人员是从医院转过来的,我们会按照医生处方安排每日用药。” 在日常送药的过程中,王世杰医生一定会看着受助人员将药吞下才能离开,确保他们按时按量服药。站里的其他工作人员也都坦然面对社会各界的质询。 

    

1631243059648016064.png

 特邀监督员、市民代表乔红芳在察看受助人员常用药储备情况

“发挥好自己监督员的职责,通过个人的力量广泛宣传救助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救助工作,帮助受助人员早日回归家庭。”在全面了解救助管理工作后,乔红芳等代表这样表示。 

  在现场,笔者见到已在站内生活半年之久的“钱碧鸡”老人。“老人不会说话,不会写字,他比划的东西也不是手语,核查他的身份信息非常困难。”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药瑶说,“由于老人的一切未知,名字是按照救助通用规则 ‘警官+派出所’这一形式给他‘临时取名’”。

药瑶还回忆说,“‘钱碧鸡’老人半年前被发现时,身体虚弱,严重营养不良,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经过救助站精心照料,如今,老人身体恢复良好,还在站里交了朋友,工作人员也能看懂一些他的‘自创手语’,但是关于他的身份信息还是一片空白,回家的路遥遥无期。”类似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

“救助寻亲是救助管理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开放日’,让更多公众参与和了解这一重要内容,也是接受监督,不断提升工作质效。我们加大跨区域合作力度,通过采集DNA、人脸比对、听音辨地、试送等方式甄别受助人员信息,帮助17名受助人员与亲人团聚。救助工作不易啊!” 市救助站党委委员、副站长史丽红介绍。

市救助站主动加大“朋友圈”,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改进工作。去年以来,累计救助3415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213名未成年人在站内接受良好照料,17名疫情期间滞留人员成功近家,街面巡查98次,帮助23人次落户安置。五年来救助群众2.1万人次。(驻市民政局纪检组 牛明峰)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