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 行必果
来源于:盘龙区
发布时间:2021-08-05 16:52:44
编辑:盘龙—杨东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曾子杀猪、商鞅徙木立信、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流传久远的诚信故事经久不衰影响着一代代华夏儿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诺守信不仅是为人之德,也是为官之道,不仅是做事之准则,也是治国之根本。关于诚信的名言佳句数不胜数,《论语·子路》讲:“言必信,行必果,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资治通鉴》记载“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新序》道:“人背信则名不达”。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是古人对诚信的尊崇与坚守,也是对后世的规劝与教导。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人民群众是一个时代的切身体验者和客观评判者。司马光曾言:“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指出可靠的信誉是让国家与人民相辅相成的坚固基础。孙中山曾指出“政治,政是众人之事,治是治理,政治就是治理众人之事。”其意为政者承诺为百姓谋福祉是众人同意接受统一治理的缘由。
重诺守信,是庄严的承诺。在近现代中国历经坎坷之后,中国共产党源自于人民的期盼而生,自党诞生之时便与人民血肉相连,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1934年11月,红军长征路过湖南延寿瑶族乡官亨村,面对村民筹集的物资,司务长叶祖令坚决写下借条并承诺革命胜利后定归还,一个月后叶祖令牺牲,时隔60余年,村长的孙子于1996年翻出了泛黄的借条,当地政府依照当时物价兑现了承诺。朱德同志给两位战士一块银元坚持让他们给陈亮一家两个南瓜付钱。正是由于这一个个重诺守信的故事,红军拥军爱民的口号在民间口耳相传,诚信以待的传统也愈加蔚然成风。共产党人把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践诺作为自身觉悟和党性的基本要求,恪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以人民的愿望和民族的梦想激励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党不断为了亿万万人民的幸福而义无反顾地战斗和拼搏。
言出必行,是真诚的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贯通百年党史的主轴和主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从改革开放之初以制度改革推动减贫,到1986年实施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战略,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国一直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不断攻坚克难、创新拓展。“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的脱贫,是中国千千万万村落实现一方水土真正“富养”一方人的典型范例。“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如一日地怀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做与实践,是不断积小胜为大胜、汇涓流成江海,对人民承诺的忠诚践行。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体现出来的价值,不断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实践中正是因为广大党员把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化作一个个爱民为民的实际举措,化作一个个忧民亲民的具体行动,才能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才能在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之下,通过紧紧依靠人民,凝聚人民智慧八方发力,共同努力创造信用道德领域的清风正气、碧水蓝天。(章苾钰)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