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寸劲”得“寸功”
来源于:盘龙区
发布时间:2021-07-19 11:23:25
编辑:盘龙—杨东
前几日读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公文写作有长期性、曲折性,务必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久久为功、绵绵发力,以“寸劲”,求“寸进”。写文章是如此,干工作亦是如此。
“寸劲”,是近距离缠斗时瞬间发力,形成短促、快速、爆发力强的攻击。形象点讲,就如电影《一代宗师》里的宫二用的“宫家六十四手”,于方寸中腾挪闪转,瞬间发力,一招制敌。由小及大,由表及里,“寸功”正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笨”功夫,曾国藩在带领湘军时,从不主动攻击,只干两件事:行军和扎营,湘军每向前拱一步,就结一次营寨,靠着“结硬寨打硬仗”的笨功夫,硬生生消灭了来势汹汹的太平天国。
作为一名案件审理人员,审理工作涉及审理谈话,被审查调查人是否能够正确认识问题,是否认真悔错改错,既要看被审查调查人在审查调查期间的表现,还要看其忏悔反思材料,更要看其在审理谈话过程中的陈述和辩解,看似依流程的简单工作,事实上最要讲“寸劲”,最要积“寸功”,才能得“寸进”。
积累“寸功”,谈话前要掌握全案事实、吃透全案证据。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党规、政策等,对案件定性进行初步考量,这是进行审理谈话的基础,否则仓促上阵,无法有效应对突发情况,更无法做好思想教育、引导转化等实质性工作。半月前,我同案审室主任对一位难缠的被审查调查对象审理谈话,正是因为主任之前对案件细节的了解,反复询问涉及人员和被审查调查对象的隶属关系,才使得对象本人自行补充说明,对案件定性起到了巩固作用,令我印象深刻。
积累“寸功”,谈话前要全面了解被审查调查人员的思想状况。分管领导常引用一句话“你办的其实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来形容案件审理对当事人前途命运的影响,案件定性必须准确无误,这就要求我们把工作做细。通过观察思考和积累,我发现良好的谈话工作总是“循循善诱”,从不先入为主,粗暴打断,对认错态度好、检查深刻、确有悔改表现的,积极鼓励、肯定,体现组织的关怀、纪律的温情;对明显错误的思想、言论以及对政策法规理解有误的,批评教育,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引导反思错误。同时,还特别关注被审查调查对象的权利保障,避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审理工作,最见功夫真章,令我受益匪浅。
懂得下笨功夫,最朴实的方法,往往最有效、最长久。作为案件审理人员,我始终认为要以“寸劲”积“寸功”就必须坚持从小处入手、从基础抓起。比如,多向审查调查部门了解掌握案件全貌、当地政治生态等背景情况,多关注案件背后的考量,多接受经验指导,审慎地提出意见建议,坚决避免书面审、机械审、被动审;写审理文书,从每一行文字,每一页文书,每一本卷宗抓起,关注审理文书是否突出了党内审查特色,是否运用了纪律和法律语言、全面客观表述违纪违法犯罪问题,是否全面真实反映了态度和认识、剖析违纪违法思想根源。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相信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前进,必定能实现案件审理工作的突出规范性、政治性、严肃性的“寸功”。(周娅婷)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