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以提级监督强化日常监督

来源于:宜良县

发布时间:2021-04-30 21:08:01

编辑:宜良—吴惠

阳春三月,万物争春,青山环绕下的巴江河静静地流淌。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竹山镇纪委书记王陆红和工作人员李春艳来到叠水村岩洞脚村民小组叠水紫峡谷三角梅种植专业合作社时,新任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久的周云正在大棚里查看三角梅长势。

看到镇纪委的同志来了,周云热情地和他们聊了起来。

“周支书,对于未来发展有些什么打算呢?”王陆红问。

“我一直在思考的就是如何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一条‘叠水之路’。”周云笑眯眯地说。

“有想法是好事情,但一定要保证各种利民、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保证项目和发展资金的有效使用。”王陆红笑着拍了拍周云的肩膀。

“你们既是对我们的监督,也是对我们的保护,在你们监督之下,我对今后的工作是有信心的。”周云满心欢喜地说。

2016年,28岁的周云没有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创业和打工,他选择留在了叠水村,成为了村委会的副主任。

叠水村是省级贫困村。2017年以来,在县委“百企帮百村”脱贫帮扶挂钩工作中,叠水村找准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三角梅种植,并依托云南为君开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资29.9万元,成立叠水紫峡谷三角梅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以后,试种了6万余棵幼苗,经过一年的试种,幼苗成活率高,长势良好,每户贫困户用上级补助资金入股2.3万元,产生效益后每年将进行分红,同时种植基地用工以贫困户为主,增加贫困户收入。”周云回忆道。

周云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为了对村里面的效监管,县纪委监委成立工作组,对村(居)务决策和“三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进行指导,夯实了产业对脱贫攻坚的牵引作用。

经过县、镇、村党员干部的努力,2018年12月,叠水村顺利脱贫出列。

有了监督保障,村两委带领村民发展的信心更足了。2019年开始,叠水村又发展大花蕙兰种植和建设规模化养鸡场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脱贫要致富,监管是关键。为将涉及贫困村的项目落实落细,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基础,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2020年以来,昆明市纪委监委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思路,聚焦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薄弱环节,对村(社区)重大事务、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施“提级监督”,有效破解基层监督力量薄弱、靶心不准、碍于情面、熟人社会监督难等问题,加大基层纪委监督执纪力度,强化小微权力末梢监督。

按照市纪委监委部署,宜良县纪委监委将该县马街镇和竹山镇列为试点,实行“提级监督”,探索由县纪委监委下沉村(社区)开展监督的方法,通过设置举报箱、专项检查、村级巡察、蹲点监督、“单元制”监督和模块化联动协作机制等方式,对民生领域和工程项目等方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提级监督。

提级监督村级事务,对村级权力运行透明化,实现了让群众明白、干部清白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了监督质效。正是在这样的监督体系下,叠水村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

这些,周云都全程参与、见证和亲历了。

2021年是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之年。周云便萌生了参加竞选的想法,想在乡村振兴中,实实在在地为村里尽份力。

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镇纪委的全程监督之下,1月2日,周云高票当选了叠水村新一届村党总支书记,2月2日又当选了村委会主任。

拓宽现有村主干公路、连通叠水村到相邻石林县高铁站7公里道路、发挥林下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让更多年轻人回乡发展……32岁成为了村里的“主心骨”,在深感压力的同时,周云对未来有了更大的期许和打算。

对叠水村提级监督见实效,只是昆明市纪委监委不断创新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2021年,随着村两委的换届,一大批年纪轻、干劲足的村干部走马上任,提升监督村级事务,切实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既在监督实践中锻炼提升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又带动激活基层监督的“末梢神经”。(易盛芳)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