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持续整治基层“微腐败”

来源于:五华区

发布时间:2021-03-19 11:50:41

编辑:五华—王永权

“护国街道金牛社区原副主任杨某非法占有高龄补贴,涉嫌贪污案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西翥街道桃园社区居委会第二居民小组原组长王某擅自与村民签订补偿协议,不当领取补偿款,受到严重警告处分”......

这是五华区第十一轮巡察反馈会上几起社区工作者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通报时的场景。

基层小微权力运行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是导致群众身边“微腐败”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去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聚焦社区“两委”换届、村组集体资金使用管理、惠民资金使用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巡察、日常监督检查、单元制监督等手段,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除日常监督检查、单元制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外,在3轮巡察中,累计向95个社区反馈问题340个,提出意见建议81条,给予党纪处分4人,移送司法起诉2人,坚决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亮剑。

“什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就重点巡察什么;群众痛恨什么、就重点解决什么。”该区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针对社区情况、权力特点和近年来信访举报、社区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等情况,该区逐社区、逐岗位梳理摸排权力监督薄弱环节,靶向点穴,确保监督有的放矢、回应关切。

在建立健全并积极发挥和社区(村组)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的基础上,该区还加强与组织、审计、公安、信访等部门的协调协作,广布“探头”,加强问题线索收集研判。同时,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运用“单元制”“体验式”监督等方式,直抵村组一线,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切实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为有效促进社区(村组)干部正确履职,该区还制定并规范了社区(村组)干部违纪违法的处理办法,明确6大类25个处置事项和情形,进一步规范处置方式、程序、适用等具体内容,为社区(村组)干部划红线立规矩。

“社区工作人员哪些事情不能做,办法中规定得很具体。这既是给我戴上了‘紧箍咒’,也是加了‘安全阀’”。普吉街道云冶社区一名工作人员说。

如何发挥处置办法监督制约效能,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该区还将近年来查处的侵占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制作成移动展板,到全区10个街道的社区进行巡展,由纪检监察干部现场解说,组织社区(村组)党员干部、群众观摩学习,在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的同时,提高警示震慑成效,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主动性。

“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切身利益,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严重啃噬了群众获得感,越是基层,感受越深。”该区纪检监察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延伸监督触角,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幸福感获得感。(鲁杰)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