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庆:着力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来源于:云南纪检监察杂志
发布时间:2021-02-22 15:36:07
编辑:赵艳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专责机关,必须准确把握“国之大者”,牢牢抓住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不断做实做细监督职责,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要变“各自为战”为“联合作战”
解决监督合力不足问题
当前,通过不断深化“三项改革”,监督“有形覆盖”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监督检查部门、派驻机构、巡察机构之间,仍然存在职能交叉、边界模糊和机制不顺等问题,在工作部署、力量调配、协作配合、同向发力等方面统筹不够、步调不一,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现象,监督合力不足,“有效覆盖”还未完全形成。2020年以来,不断深化运用“1+4+2+X”单元制监督机制,实现监督力量“联合”、监督内容“联谋”、监督方式“联动”、监督结果“联用”。
要变“漫天撒网”为“精准出击”
解决监督重点不聚焦问题
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实现监察全覆盖的形势下,有的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对“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不准,把握不好保障促进和包办替代的界限,大包大揽、越管越宽,甚至直接进入到行业部门一线工作中去,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监督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负责”的怪圈。有的认为监督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可以包打天下,导致职能越位、职能泛化。为避免监督职责泛化虚化,昆明市纪委监委牢牢守住“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定位,明晰监督重点、监督对象、监督方式,努力做到精准监督。
要变“传统模式”为“科技助力”
解决监督手段落后问题
传统的监督大多采用看台账、查报表等以经验判断为主的“人力密集型”监督方式,工作量大,精准度也不够高。在信息化、智能化浪潮推动工作理念、方式方法深刻变革的当下,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监督质效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监督执纪执法工作,用系统固化工作流程、用平台提高工作效率、用网络打破信息壁垒,推动纪检监察监督工作更加精准有序、严密高效。
要变“一查了之”为“持续跟踪”
解决监督成果运用不充分问题
开展监督工作,发现问题是基础,是“前半篇文章”;解决问题、倒逼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是根本,是“后半篇文章”。当前,少数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工作中,重发现问题轻整改、重处理人轻处理事,监督工作“后半篇文章”做得不深不细,严重影响监督质效。昆明市在抓好监督成果运用上积极探索实践,制定《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管理使用办法》,进一步规范纪检监察建议书的使用。同时,随机抽取部分单位进行“回头看”,对照报告逐项核实完成情况,确保纪检监察建议书执行到位。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