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观点评论

《围猎:行贿者说》之启示

来源于:嵩明县纪委

发布时间:2020-12-09 10:23:32

编辑:嵩明—王瑞华

11月30-12月2日,连续三天以来,我观看了由省纪委监委宣传部和云南广播电视台拍摄的反腐巨制《围猎:行贿者说》,里面血淋淋的真实腐败案例令人扼腕叹息,也让我内心深处深受震撼,由此我想到了很多……

交友择友须谨慎

瞄准猎物、抛洒诱饵、猎而食之,这是围猎场中的三部曲,更是惯用伎俩。作为一名公职人员、一名党员干部,能做到慎交、慎微,既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体现的更是修养、境界和责任。

曾国藩曾言:“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现实中,很多“围猎”行为披着人情往来的外衣,隐藏在看似温和的友情和甜蜜的亲情中,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少领导干部正是在“温水煮青蛙”式的侵蚀中,放松了警惕、丧失了原则。反思一些落马官员的案例不难发现,他们“朋友圈”往往成了“包围圈”,“小圈子”最后织成“大圈套”,“交友不慎”是他们落马的重要原因。

《荀子·大略》有言,“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对领导干部来讲,“慎友”绝不是一句空言,与谁交友、如何交友,关系到自己能否廉洁从政、秉公用权。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乐交诤友,善交益友,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警惕圈圈设套,为自己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清朗氛围。

政商有度不逾矩

廖俊波曾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一个外商带来了很多的礼品来拜访他,为了退回礼品,廖俊波一直追到电梯口,说“你来找我,咱是朋友;你带礼物,咱们是利益往来,这你就把朋友看轻了”。何谓“亲清”,由此不言而喻。

国无商不兴。千百年来,政商如何相处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兴亡、国运盛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等八对关系。官与商、政与企,交往是不可避免的,但前提是守住底线、把好分寸。 

政商交往不仅仅是“度”的问题,更是价值观问题,近几年中央多次强调官商交往要有道,交有法,亲有度,亲与清必须相互辅助。政商交往不能勾肩搭背,也不能“背对背”,而是要做到交往有“度”、有“法”,以“亲”来增进情感、激发活力,以“清”来规范行为、各归其位。

为了“证明”廉洁而把企业家拒之门外,看似“无瑕白”实则“不作为”。为了“加深”政商关系而拉拉扯扯,看似“敢作为”实则“乱作为”。既亲而有度,又清而有为,高扬清清爽爽的政商交往之道,便能形成越亲越清、越清越亲的风气氛围。

良好家风能致远

古人言:“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修身齐家向来被视作为政用权的起点。夯实对党忠诚的家风基石,营造爱党爱国爱家、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庭氛围,就可以增进为党尽忠、为国尽责的奋进动能,就可以筑牢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作风堤坝。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家庭、家教、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管,既失去了关爱之情,也丢掉了管理之责。切实做到廉洁自律、廉洁齐家,必须重视家人亲友管理,尽到严格家风和家教的责任。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人能见、哪些人不能见,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家人都要有明确要求。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社会肌体的好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党员领导干部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助于赓续初心使命,让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在一代代人中传承下去、在社会上广播开来。一个始终心系党和人民、坚定许党许国的人,必定会带给周围的人篝火一样的温暖、清泉一样的澄澈、星空一样的辽阔。

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因为家风败坏而走向违纪违法,不少落马官员都存在类似的腐败轨迹。什么“官本位”思想,什么“封妻荫子”特权作祟,什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权为自用等等如是,让领导干部原本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道德准则在亲情面前变通,让底线在人情世故中失守。可见,家风的底线不能失守,更需要警钟长鸣。

看完《围猎:行贿者说》后,我再一次陷入了沉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从警示片中汲取教训,坚决做到理想信念不能丢,党性原则不能忘,权力滥用不能做,不义之财不能捞,糖衣炮弹不能接,小恩小惠不能拿,任人唯亲不能搞,党纪法规不能淡,侥幸心理不能有,监督管理不能松……只有慎独慎微慎行,忠诚干净担当,才能永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本色。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党员干部行得端、走得正,外在靠规范约束,内在靠信念引领。涵养纪律意识、道德操守,明纪以自守,怀德以自重,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才能行稳致远、有所作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丁刘杰)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