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微故事】不“大惊小怪”,也不放过蛛丝马迹!

来源于:禄劝县纪委

发布时间:2020-11-27 11:24:04

编辑:禄劝—杨庞华

“组长,这张3000元的烤烟协调经费领取花名册有点问题,7个村小组7个人领取,每个人领取的金额虽然不多,但领款单上有明显的涂改痕迹,签字的笔迹也有点问题,看着像是同一个人写的,会不会存在虚假造册、违规冒领的可能?”

“嗯?确实像是一个人的笔迹啊!”

县委第五巡察组进驻翠华镇开展对村巡察工作,巡察组按照工作计划对村委会的财务凭证进行检查,一张写着“2017年头哨村委会烤烟协调经费领取花名册”引起了巡察组张副组长的注意,花名册上年份“2017”有明显的涂改痕迹,领取人签字笔迹高度雷同,张副组长立即将情况向舒组长汇报。

“张副,这个问题如果确实像我们设想的一样,那这个问题就不小了,这么明目张胆的造假领款,真是胆大包天,这样,我们现在立即召开组内会议讨论一下,但不扩大范围了,叫上熟悉财务工作的王科长我们三个讨论下,其他同志先不参加。”舒组长当即决定召开会议讨论,分析情况,由于问题的不确定性决定先控制知晓范围。

大家从领款单的种种迹向分析,这张花名册存在违规冒领的可能,但是否属实还必须要进一步了解多方印证。

“这个问题不能单凭这个花名册就定性问题,还是要尽可能的多了解取证,既不能“大惊小怪”,也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要认真对待,积极求证。张副,你暂时带着其他同志开展村委会工作,我和老王就借着进村走访的名头顺便了解下这个问题,暂时不要对外声张,等问题基本情况都掌握了再采取下一步行动。”舒组长在三人小会上安排了暂时处理办法。

舒组长带着巡察组同志深入到头哨村委会五个村小组,经过几天对相关的当事人和村民代表30多人次的走访,形成了相互印证的证据链,最终查清了这张涂改花名册的真相。

“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烤烟协调经费?有没有签字领过?”巡察组同志向领款单其中一个村小组的组长了解情况。

“知道,这个我们村小组大前年领过呢!领了400多,没签过字。”

……

“这是我工作上的失误,不够细致严谨,工作程序不规范导致这样的问题,今后我一定吸取教训,查缺补漏,坚决杜绝再犯这种错误。”负责财务的会计反省道。

原来这份花名册是在2016年度的烤烟收购中,县烟办按照当年每个村小组栽种烤烟的实际亩级,兑现给各村小组的协调工作经费。由于村委会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财务的会计图方便省事,先将工作经费发放给相关的村小组长,然后再编制一张烤烟协调经费领取花名册,代替领款人在花名册上签字,在打印花名册的过程中,误将“2017”打印成“2016”,为图方便就在原件上进行涂改。

巡察组将该问题反馈给翠华镇党委,要求镇党委对该问题立行立改,随后巡察组随即约谈了头哨村党总支委员会、村委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严肃指出了他们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下步工作中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核销等环节,村监委应当履行监督责任,做到全程监督,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对公开内容、程序、形式等方面严格规范,增加透明度。村委会四职成员先后就此事自身履职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自我批评。

“巡察组工作就是认真细致,那么多纸质材料里还发现了这张领款单的问题,我们根本没意识到巡察组发现了问题在核实,财务工作一直都不太规范,这次巡察组一来,前脚向镇党委反馈了问题,后脚我们就收到通知被谈话了,今后要加强学习财务知识,规范工作。”头哨村委会主任为巡察组细心谨慎的工作态度感慨。

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理顺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基层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利益,而且也是整治基层“微腐败”的重要环节。加强村务财务监督,扎紧扎密制度的篱笆,不断提升村级治理水平,这是巡察工作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开展对村(社区)巡察的目的所在。(唐学敏  吴振江)


中共昆明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昆明市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 昆明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ICP备07000700号-1 网站声明

来信请寄:中共昆明市纪委、监察委信访室 地址昆明市呈贡新区锦绣大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 邮编:650500

举报电话:0871-12388 举报网址:https://yunnan.12388.gov.cn/